遗民千百多残创,官中况复无糇粮
出处:《过安庆谒余忠宣公祠》
明 · 童冀
舒州城小如堵墙,舒州城外皆战场。
遗民千百多残创,官中况复无糇粮。
余公东来植纲常,民心险固踰金汤。
开门四野烟尘黄,青天白日腾虎狼。
公执忠义为锋铓,追奔逐北如驱羊。
群盗出没犹披猖,蜂屯蚁聚称侯王。
孤城屹立当中央,羽檄徵兵惊四方。
援师不至振复僵,此身真与城俱亡。
举室效节沉沧浪,声名日月齐辉光。
新朝褒忠劝贞良,作庙秩祀严烝尝。
平原睢阳遥相望,云车风马参翱翔。
我尝拜公浙水傍,绣衣玉节何煌煌。
今公遗像俨在堂,九原不作涕四滂。
秋菊春兰荐馨香,岁时奔走来巫阳。
江水日夜东流长,遗民千古心弗忘。
遗民千百多残创,官中况复无糇粮。
余公东来植纲常,民心险固踰金汤。
开门四野烟尘黄,青天白日腾虎狼。
公执忠义为锋铓,追奔逐北如驱羊。
群盗出没犹披猖,蜂屯蚁聚称侯王。
孤城屹立当中央,羽檄徵兵惊四方。
援师不至振复僵,此身真与城俱亡。
举室效节沉沧浪,声名日月齐辉光。
新朝褒忠劝贞良,作庙秩祀严烝尝。
平原睢阳遥相望,云车风马参翱翔。
我尝拜公浙水傍,绣衣玉节何煌煌。
今公遗像俨在堂,九原不作涕四滂。
秋菊春兰荐馨香,岁时奔走来巫阳。
江水日夜东流长,遗民千古心弗忘。
鉴赏
这首诗《过安庆谒余忠宣公祠》是明代诗人童冀对余忠宣公的颂扬之作。诗中描绘了余忠宣公在舒州城外战场上的英勇事迹,以及他坚守忠义、保护百姓的高尚品质。通过生动的场景和情感丰富的语言,诗人表达了对余忠宣公的深切敬仰之情。
首句“舒州城小如堵墙”,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舒州城的规模之小,暗示了战争的紧迫性和激烈程度。接着,“舒州城外皆战场”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残酷与广泛性。随后,诗人描述了战后留下的惨状:“遗民千百多残创,官中况复无糇粮”,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接下来,诗人转向对余忠宣公的赞美:“余公东来植纲常,民心险固踰金汤。”这里的“纲常”指的是道德准则和社会秩序,余忠宣公的到来如同坚不可摧的金汤,稳定了人心。诗人接着描述了余忠宣公面对敌军时的英勇表现:“开门四野烟尘黄,青天白日腾虎狼。公执忠义为锋铓,追奔逐北如驱羊。”
诗中还提到了余忠宣公面临的困难:“群盗出没犹披猖,蜂屯蚁聚称侯王。孤城屹立当中央,羽檄徵兵惊四方。”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余忠宣公依然坚守岗位,指挥军队抵抗敌人。然而,“援师不至振复僵,此身真与城俱亡。”表达了余忠宣公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最终与城共存亡的悲剧结局。
最后,诗人对余忠宣公的遗像表达了深深的敬意:“举室效节沉沧浪,声名日月齐辉光。新朝褒忠劝贞良,作庙秩祀严烝尝。”赞扬了余忠宣公的忠诚与勇敢,并希望他的精神能够得到后世的传颂和纪念。诗中还提到余忠宣公的祠庙将被供奉,每年举行祭祀活动,以示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余忠宣公英勇事迹的描绘和对其高尚品质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与正义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