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头一剑蒯缑尽,闻鸡起问夜何其
出处:《题南皋小隐处》
明 · 邹元标
昔云大隐隐城市,我今小隐隐招提。
招提半在山之曲、水之涯。
识破万事等浮沤,残生从此托一枝。
忆昔射策黄金榜,英风凛凛逼斗维。
誓策功勋报天子,笑杀管晏何卑卑。
于今老去岩壑里,日月不居双鬓丝。
床头一剑蒯缑尽,闻鸡起问夜何其。
壮心只今己销磨,侧足空门有所思。
半榻时枉明月照,短衣不禁松风吹。
野僧终日问姓字,笑指白云莽莽垂。
我生无姓亦无字,迹遍名山号无为。
有时散发解天韬,有时放歌和天倪。
有时醉酌花间酒,有时閒题壁上诗。
无修无證亦无持,但教名姓不出山,那管世人知不知。
招提半在山之曲、水之涯。
识破万事等浮沤,残生从此托一枝。
忆昔射策黄金榜,英风凛凛逼斗维。
誓策功勋报天子,笑杀管晏何卑卑。
于今老去岩壑里,日月不居双鬓丝。
床头一剑蒯缑尽,闻鸡起问夜何其。
壮心只今己销磨,侧足空门有所思。
半榻时枉明月照,短衣不禁松风吹。
野僧终日问姓字,笑指白云莽莽垂。
我生无姓亦无字,迹遍名山号无为。
有时散发解天韬,有时放歌和天倪。
有时醉酌花间酒,有时閒题壁上诗。
无修无證亦无持,但教名姓不出山,那管世人知不知。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开篇“昔云大隐隐城市,我今小隐隐招提”两句,对比古今隐士的不同选择,前者选择在繁华都市中隐匿,后者则在寺庙中寻求内心的宁静。接着“招提半在山之曲、水之涯”,描述了隐居地的环境,山川环绕,远离尘嚣,充满自然之美。
“识破万事等浮沤,残生从此托一枝”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看透,认为一切皆如泡沫般虚幻,决定在此后余生中寻找心灵的寄托。接下来“忆昔射策黄金榜,英风凛凛逼斗维”回忆过去辉煌的岁月,意气风发,志向高远,立志要建立功勋,报效国家,不屑于那些庸碌之辈。
然而,“于今老去岩壑里,日月不居双鬓丝”现实却让他年华老去,岁月无情,只能在山林间度过余生。面对“床头一剑蒯缑尽,闻鸡起问夜何其”的场景,诗人感叹时光匆匆,夜深人静之时,仍需起身,思考时间的流逝。
“壮心只今己销磨,侧足空门有所思”表达了壮志未酬的遗憾,以及对佛教空门的思考。尽管“半榻时枉明月照,短衣不禁松风吹”生活简朴,但诗人依然享受着自然的馈赠,与山间的野僧为伴,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
“我生无姓亦无字,迹遍名山号无为”表明诗人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不在乎世俗的名利,足迹遍布名山大川,以“无为”自号。他时而散发解甲,时而放声歌唱,时而饮酒赋诗,展现出一种随性洒脱的生活态度。
最后,“有时醉酌花间酒,有时閒题壁上诗。无修无證亦无持,但教名姓不出山,那管世人知不知”总结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即在自然中寻找乐趣,在诗歌中表达情感,不拘泥于修行证悟,只求名姓不为世人所知,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整首诗洋溢着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展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