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全文

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

出处:《秋过钱塘江
唐 · 贯休
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
因知吴相恨,不尽海涛声。
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
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

拼音版原文

jìndōngshāntūnpíng
yīnzhīxiānghènjìnhǎitāoshēng

hēiténgjiāoqiūyúnzhànchéng
yóurénqiānwànguòbáishēng

注释

巨浸:广阔的水域。
东隅:东方的尽头。
山吞:山脉吞没。
大野:广袤的原野。
吴相:指吴国的丞相。
海涛声:海浪的声音。
黑气:乌云。
蛟窟:蛟龙出没的地方。
秋云:秋天的云彩。
战城:战争中的城市。
游人:游历的人。
白髭:斑白的胡须。

翻译

巨大的水域在东方尽头延伸,山脉吞噬了广袤的原野使其平坦。
由此可知,吴国丞相的遗憾并未随着海浪声消逝。
乌云翻腾于蛟龙出没的洞穴,秋云笼罩着战争的城市。
游历万水千山的人们,经过这里,胡须都已斑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游人途经钱塘江的景象。开篇"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写出江水浩瀚与周遭山峦的壮观场景,其中“巨浸”指的是钱塘江的大潮,“东隅极”则是说潮水冲刷至极致,而“山吞大野平”形象地表达了山川环绕下的开阔原野。诗人通过这番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

接着“因知吴相恨,不尽海涛声”透露出对历史人物吴相(即春秋时期吴国的宰相伍子胥)的哀思。这里借吴相之恨暗示诗人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往昔英雄事业的无限感怀和不尽的叹息。

“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则转而描绘出一种神秘而又略带威胁的景象。“黑气”、“蛟窟”与“秋云”、“战城”相呼应,营造了一种阴郁而又充满力量感的氛围。这里可能隐喻着某种政治或社会的暗流。

最后,“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则表达了诗人个人对于岁月流逝、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作为一名旅者,在漫长的旅途中见证了时间带来的变化,连自己也变得满头白发,这种对时间无情变迁的描写充满了深刻的人生体验。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景观描绘技巧,更通过历史的回响和个人生命历程的叙述,传达了一种深远而沉郁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