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世今衰矣,吾兄亦壮哉
出处:《寄常山晋叟兄》
宋 · 苏泂
行人有公论,知县得奇才。
祖世今衰矣,吾兄亦壮哉。
可能千里到,不破一朝来。
当日王猷兴,真成访戴回。
祖世今衰矣,吾兄亦壮哉。
可能千里到,不破一朝来。
当日王猷兴,真成访戴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行人:一般人。公论:公众的评价。
知县:地方官员。
奇才:非凡人才。
祖世:家族世代。
衰矣:已经衰落。
吾兄:我的兄长。
壮哉:非常健壮或有活力。
可能:或许。
千里:遥远的距离。
不破:不会错过。
一朝:一次机会。
王猷:王徽之,晋代名士。
兴:兴起。
真成:果然成为。
访戴回:访友归来。
翻译
人们普遍认为,知县得到了非凡的人才。家族的荣光如今已衰落,我的兄长却依然英姿焕发。
他或许能不远千里而来,不会错过这次相聚的机会。
当年王徽之兴起访友之情,如今真的像访戴逵一样归来。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苏轼(苏洵之子)所作,名为《寄常山晋叟兄》。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远方兄弟深厚的情谊和赞赏,以及对于人才的发现与推崇。
"行人有公论,知县得奇才。"
这里表达了路人皆知,有一个贤能的地方官吏,他能够识别并提拔出色的才能。这两句既是对当地行政长官的肯定,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人才的重视。
"祖世今衰矣,吾兄亦壮哉。"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家族过去辉煌与现在式微的感慨,同时也强调了兄弟在壮年的活力和潜力。这不仅是对个人家庭史的回顾,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渴望。
"可能千里到,不破一朝来。"
诗人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即便是跨越千山万水的距离,也不会动摇他急速前往的心志。这展示了作者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对远方兄弟的深情。
"当日王猷兴,真成访戴回。"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历史上的故事来映衬自己的行动。王猷、真成和戴回都是古代以忠诚著称的人物,作者借此表明自己也将像他们一样,不畏艰难地去寻找和会见兄弟。这是对兄弟深情厚谊的一种寄托。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深沉情感,以及对于人才和忠诚品质的高度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