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千山乱远月,一鹗摩高天全文

千山乱远月,一鹗摩高天

宋 · 邵雍
九月气乍肃,衰柳犹有蝉。
霜外疏钟断,风馀清籁传。
千山乱远月,一鹗摩高天
自非出世人,而敢危行言。

注释

九月:秋季的第一个月。
肃:肃杀,凉爽。
衰柳:枯黄的柳树。
犹有:仍然有。
蝉:蝉鸣。
霜外:霜降之后,寒冷的户外。
疏钟:稀疏的钟声。
清籁:清脆的声音。
传:传递。
千山:众多的山峦。
乱远月:月光在山间错落。
一鹗:一只鹰。
摩:贴近,飞翔。
自非:如果不是。
出世人:超脱世俗的人。
危行言:冒险的言论,不寻常的见解。

翻译

九月的秋意初起,凋零的柳树上仍有蝉鸣。
寒霜之外,稀疏的钟声断断续续,风后传来清脆的声音。
远方的群山中,月光散乱,一只鹰翱翔于高天之上。
如果不是超脱尘世的人,谁敢发表这样危险的言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秋怀三十六首(其二十五)》,描绘了秋天的肃杀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句“九月气乍肃”点明了时令,秋意渐浓,气候转凉。接下来的“衰柳犹有蝉”写出了尽管柳树凋零,但仍有蝉鸣声在枝头回荡,显示出生命的顽强。

“霜外疏钟断,风馀清籁传”通过远处断续的钟声和清脆的自然音响,营造出宁静而寂寥的氛围。接着,“千山乱远月”描绘了秋夜月色下的山峦重叠,月光洒落,显得辽阔而迷茫。“一鹗摩高天”则以孤鹰翱翔于高空的形象,象征着诗人的壮志或孤独之感。

最后两句“自非出世人,而敢危行言”,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决心,即使身处纷扰世间,也要坚守正直的言行,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追求。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情于景,借秋日景色抒发了诗人对世事的深沉思考和个人品格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