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大士延平公,眉毛如雪声如钟
出处:《再游三峡赠文上人》
宋 · 释德洪
肉身大士延平公,眉毛如雪声如钟。
东坡醉眼亦多耳,信口呼作僧中龙。
坐令玉色烟峦里,晨钟暮鼓三千指。
而今滑冷撼不应,青灯白塔临寒水。
上人谈笑有精色,闻是延平坐中客。
紫霄峰下曾相逢,别来几何头已白。
地炉夜语寻前事,当日交游半生死。
与君等是三眠蚕,浮世百年那免此。
我寻旧游聊自娱,忽然见君欢有馀。
一笑且从吾所适,后会重来知有无。
东坡醉眼亦多耳,信口呼作僧中龙。
坐令玉色烟峦里,晨钟暮鼓三千指。
而今滑冷撼不应,青灯白塔临寒水。
上人谈笑有精色,闻是延平坐中客。
紫霄峰下曾相逢,别来几何头已白。
地炉夜语寻前事,当日交游半生死。
与君等是三眠蚕,浮世百年那免此。
我寻旧游聊自娱,忽然见君欢有馀。
一笑且从吾所适,后会重来知有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诗人再次游览三峡时,遇见文上人的经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与文上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首句“肉身大士延平公”,以“肉身大士”形容文上人,暗示其修为高深,如同佛祖一般。接着“眉毛如雪声如钟”进一步刻画文上人的形象,眉毛洁白如雪,声音沉稳如钟,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东坡醉眼亦多耳,信口呼作僧中龙”一句,借用苏轼的典故,说明文上人不仅外表庄严,其内在的智慧和修为也令人敬仰。东坡曾误将僧人比作龙,此处借喻文上人虽非龙,却有着超凡脱俗之气。
“坐令玉色烟峦里,晨钟暮鼓三千指”描绘了文上人所在环境的宁静与庄严,晨钟暮鼓之声回荡在烟峦之中,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而今滑冷撼不应,青灯白塔临寒水”则通过对比,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昔日的热闹不再,只有青灯白塔静静地守候在寒冷的水边。
接下来,“上人谈笑有精色,闻是延平坐中客”表明文上人不仅修为高深,而且谈吐风趣,是延平公座中的重要客人。诗人与文上人再次相遇,感慨颇多,“别来几何头已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地炉夜语寻前事,当日交游半生死”回忆起往日的相聚,如今许多朋友已经离世,留下的是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惜。
最后,“与君等是三眠蚕,浮世百年那免此”,以“三眠蚕”比喻人生经历的起伏变化,指出无论人生如何变迁,总有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诗人与文上人相视一笑,决定随缘而行,享受当下,对未来保持乐观的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文上人形象的描绘和对过往岁月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