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均师无声,五和常主淡
出处:《和邢惇夫秋怀十首 其三》
宋 · 黄庭坚
七均师无声,五和常主淡。
芸芸观此归,一德贯真滥。
梦临秋江水,鱼虾避窥瞰。
明月本无心,谁令作寒鉴。
芸芸观此归,一德贯真滥。
梦临秋江水,鱼虾避窥瞰。
明月本无心,谁令作寒鉴。
注释
七均师:指代某种教诲或智慧的象征。无声:形容教诲深沉而不显于表面。
五和:可能指五行调和或某种哲学理念。
常主淡:常常倡导平淡无华的生活态度。
芸芸:众多的样子,形容人群。
一德:统一的道德观念或原则。
真滥:真理与世俗的混合。
梦临:入梦来到。
窥瞰:偷看,窥视。
明月:明亮的月亮。
寒鉴:寒冷的镜子,比喻清冷无情。
翻译
七均师的教诲悄然无声,五和之道常以平淡为主。芸芸众生以此回归,一德贯穿真理与俗世。
在秋江梦境中,鱼虾躲避着窥视的目光。
明亮的月亮本无心,是谁让它成为寒冷的镜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和邢惇夫秋怀十首(其三)》。诗中,黄庭坚以“七均师无声”和“五和常主淡”起笔,寓言音乐的和谐与自然的清淡,暗示了诗人追求心境的宁静和淡泊。接下来,“芸芸观此归,一德贯真滥”表达了对世间纷繁的超脱态度,认为只有坚守真我,才能在复杂世事中保持纯粹。
“梦临秋江水,鱼虾避窥瞰”描绘出梦境中的宁静景象,鱼虾避开诗人的视线,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幽。最后两句“明月本无心,谁令作寒鉴”,以明月自比,表达出诗人无意间成为他人审视内心冷峻的镜子,流露出一种孤独而深沉的哲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秋景和梦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品格和对人生哲理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