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琴其怡,于颍之湄
君子莅止,其心孔平。
政既告成,德以永贞。
鸣琴有衎,于颍之畔。
彼之才髦,其年未冠。
闻诗闻礼,斐兮璨璨。
鸣琴其怡,于颍之湄。
二子翰飞,言戾京师。
有郁者桂,爰攀其枝。
琴既鸣矣,宵既清矣。
烘煁有炜,酒醴惟旨。
喟我寤叹,吁其别矣。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有琴:存在琴乐器。斯鸣:发出声音。
于宰之庭:在长官的庭院里。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莅止:到达,来临。
其心孔平:他的内心非常公正平和。
政既告成:政绩已经宣告完成。
德以永贞:美德将永远保持坚贞。
鸣琴有衎:弹琴带来快乐。
于颍之畔:在颍河的岸边。
彼之才髦:那些有才华的年轻人。
其年未冠:他们的年龄还未到成年(加冠礼)。
闻诗闻礼:学习诗歌和礼仪。
斐兮璨璨:文采斐然,光彩夺目。
鸣琴其怡:弹琴让人感到愉快。
于颍之湄:在颍河的岸边。
二子翰飞:两位青年如飞鸟般展翅高飞。
言戾京师:说要前往京城。
有郁者桂:有茂盛的桂花树。
爰攀其枝:于是攀爬它的枝条。
琴既鸣矣:琴声已经响起。
宵既清矣:夜晚变得清新宁静。
烘煁有炜:炉火燃烧得明亮炽热。
酒醴惟旨:美酒味道醇厚。
喟我寤叹:我醒来后叹息。
吁其别矣:唉,他们即将分别了。
翻译
当琴声悠扬,在府衙的庭院中回响。君子降临此地,内心公正而平和。政绩已然宣告成功,美德将永远坚贞不渝。在颍河之畔,弹奏琴乐令人欢愉。
那些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年纪尚未及加冠。他们学习诗歌与礼仪,才华横溢,光彩夺目。
在颍河之滨,琴声带来愉悦。两位青年如鹰展翅,言说将前往京城。
那芬芳的桂花树,我们攀援其枝。琴声已响,夜晚如此清新。
炉火炽热,美酒醇香。我感叹醒来,唉,他们的离别令人心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冬夜宴会的景象,通过对琴声、自然环境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人在严寒之夜仍能享受美好生活的情趣。
"有琴斯鸣,于宰之庭。君子莅止,其心孔平。" 开篇即以琴声设定氛围,宰相之庭的雅集显得格外庄重,而君子的内心之平和自在,更是超凡脱俗。
"政既告成,德以永贞。" 政治清明,道德长存,这不仅是对主人地位的肯定,也反映了宴会上人们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接下来几句 "鸣琴有衎,于颍之畔。彼之才髦,其年未冠。闻诗闻礼,斐兮璨璨。" 描述的是年轻才俊之士,在宴会中以琴声展示其才艺,他们或许尚未步入成年的门槛,但已经有了非凡的文学和礼仪素养。
"鸣琴其怡,于颍之湄。二子翰飞,言戾京师。" 琴声带来的愉悦,在宴会中蔓延,而"二子"可能指的是宴会上的两位才子,他们的文学作品如同翱翔的鸿鹄,传诵于京城的学府之中。
"有郁者桂,爰攀其枝。琴既鸣矣,宵既清矣。" 这里的"郁者桂"可能象征着高洁的情操,或是对某种美好事物的追求,而"琴既鸣矣,宵既清矣"则是在强调宴会上的和谐与宁静。
最后 "烘煁有炜,酒醴惟旨。喟我寤叹,吁其别矣。" 描述的是宴会上美酒佳肴的享受,以及主人对宾客离别之情的感慨。这里的"别"字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不舍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冬夜宴会的描写,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