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数庐陵门下士,十年零落晓星低
出处:《曾子固舍人挽词》
宋 · 苏辙
少年漂泊马光禄,末路骞腾朱会稽。
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
平生碑版无容继,此日铭诗谁为题。
试数庐陵门下士,十年零落晓星低。
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
平生碑版无容继,此日铭诗谁为题。
试数庐陵门下士,十年零落晓星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少年:指年轻时。马光禄:古代官职名,此处比喻漂泊的游子。
末路:晚年。
骞腾:形容才华出众。
朱会稽:虚构或历史人物,象征才华横溢。
儒术:儒家学术。
齐稷下: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中心。
汉京西:汉朝京城长安的西部,文化繁荣之地。
碑版:墓碑或纪念物上的文字。
铭诗:刻在碑上的诗,用于纪念。
题:撰写或题写。
庐陵门下士:庐陵这个地方的门生或弟子。
十年零落:十年间逐渐减少。
晓星低:形容黎明时分星星稀疏,暗示时光流逝。
翻译
年轻的游子像马光禄四处漂泊,晚年时才华横溢如朱会稽般飞扬。他的学术追求远及齐国稷下的学派,文章才情近似汉朝京城西部的文人。
一生中没有碑文能继续他的荣耀,今日写下这首诗,又有谁能为他题写铭记。
试着数一数庐陵门下的弟子,十年过去,他们如同晨星稀疏,天色渐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曾子固舍人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故友才华横溢却命运坎坷的感慨。首句“少年漂泊马光禄”,以马光禄的生涯暗喻曾子固早年的艰辛,暗示其年轻时即已四处奔波。次句“末路骞腾朱会稽”进一步描绘曾子固晚年的境遇,用“骞腾”形容其在困境中仍有所奋起,但“朱会稽”可能指其晚年流寓之地。
“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两句高度评价曾子固的学术造诣,将他与古代儒家学派的杰出人物如齐国稷下游士相比,以及他的文学才华堪比汉代京城的文人。然而,“平生碑版无容继”则表达出对曾子固身后无人能继承其事业的遗憾,反映出对后继无人的哀叹。
最后,“此日铭诗谁为题”直接点明挽诗的主题,诗人自问谁能为这位故人撰写墓志铭,流露出对曾子固去世的悲痛和对他的深深怀念。结尾“试数庐陵门下士,十年零落晓星低”以庐陵门下士的凋零和破晓时分低垂的晓星,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表达了对曾子固身后凄凉景象的描绘。
整体来看,苏辙的这首挽词情感深沉,既赞美了曾子固的才学,又寄托了对故人的哀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