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吴门枕江浙,君住钱唐近南越
出处:《赠杨彦常》
明 · 史谨
我家吴门枕江浙,君住钱唐近南越。
长安道上忽相逢,手握青藜鬓如雪。
虽云踪迹类浮云,不向人间附炎热。
蓬阆群仙久相待,醉后常期浴东海。
手攀若木弄金乌,却把珊瑚作薪采。
归来自卧三天竺,静守玄关处幽独。
白云为衾石为枕,五粒松脂胜粱肉。
却怜吾辈繫樊笼,未暇栖身向麋鹿。
长安道上忽相逢,手握青藜鬓如雪。
虽云踪迹类浮云,不向人间附炎热。
蓬阆群仙久相待,醉后常期浴东海。
手攀若木弄金乌,却把珊瑚作薪采。
归来自卧三天竺,静守玄关处幽独。
白云为衾石为枕,五粒松脂胜粱肉。
却怜吾辈繫樊笼,未暇栖身向麋鹿。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史谨的《赠杨彦常》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杨彦常的相遇和彼此的生活状态。首句“我家吴门枕江浙,君住钱唐近南越”点明了各自的地理位置,显示出两人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接下来,“长安道上忽相逢,手握青藜鬓如雪”描绘了在繁华都城长安的意外重逢,杨彦常的形象被刻画得超凡脱俗,手握青藜(象征学问),鬓发如雪,暗示其年岁已高。
“虽云踪迹类浮云,不向人间附炎热”表达了杨彦常淡泊名利,不随世俗沉浮的态度。他期待着蓬阆群仙的陪伴,以及在醉后能沐浴东海的仙境生活。“手攀若木弄金乌,却把珊瑚作薪采”运用夸张手法,描绘出杨彦常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
最后四句,诗人通过“归来自卧三天竺,静守玄关处幽独”描绘了友人归隐后的宁静生活,以“白云为衾石为枕,五粒松脂胜粱肉”赞美其清贫而自足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自身束缚于尘世的感慨,未能像杨彦常那样追求自由与自然。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赠友的形式,展现了友人超脱尘世、追求隐逸生活的形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