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麻两因依,腐蠸终蝥蜹
出处:《和杨时望新居杂咏》
明 · 顾清
卜居须仁里,结友须良契。
湘累江潭行,纫佩必兰蕙。
蓬麻两因依,腐蠸终蝥蜹。
君看稷下生,肯乞墦间祭。
吾徒幸閒居,尘境息啁嘒。
玄文倘许窥,乌藤尚堪曳。
湘累江潭行,纫佩必兰蕙。
蓬麻两因依,腐蠸终蝥蜹。
君看稷下生,肯乞墦间祭。
吾徒幸閒居,尘境息啁嘒。
玄文倘许窥,乌藤尚堪曳。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顾清的《和杨时望新居杂咏(其三)》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友情与品格选择的重视。首句“卜居须仁里”,意味着选择居住之地应注重人文气息,强调仁德为先。接着,“结友须良契”则点明交朋友要挑选志同道合的人。
“湘累江潭行,纫佩必兰蕙”运用典故,湘累指屈原,江潭行比喻人生道路,意指高尚之人如屈原,其品性如同兰蕙般芬芳。诗人强调要有高尚的品质,如同佩戴兰蕙一样,引人敬仰。
“蓬麻两因依,腐蠸终蝥蜹”通过对比,蓬麻象征平凡,腐蠸和蝥蜹则是低微之物,暗示不应与世俗小人过于亲近,而应追求更高尚的友谊。
“君看稷下生,肯乞墦间祭”引用战国时期稷下学宫的学者,他们不屑于在权贵墓前求取祭祀,以此表达对清高人格的坚守。
最后两句“吾徒幸閒居,尘境息啁嘒”表达了诗人庆幸自己能过上闲适的生活,远离尘世喧嚣,期待能有深度交流的机会。“玄文倘许窥,乌藤尚堪曳”则希望能在精神层面上有所共鸣,探讨深奥的学问,即使生活简朴,也能保持内心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寓言和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真挚友谊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