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莎堤柳度窈窕,初暑忽送风雨秋
出处:《池口昭明太子钓矶蜀僧住山相邀访古和壁间韵》
宋 · 程公许
系船池口汎滥游,老禅邀我半日留。
岸莎堤柳度窈窕,初暑忽送风雨秋。
萧郎钓台三间屋,万顷烟波媚幽独。
长令千载好事人,贪为淮山流远目。
芊芊蔓草迷长竿,台城直作平野宽。
那知万古文选理,不尽词源八节滩。
英魂远逝招不得,谪仙小杜底处觅。
插天崷崒九芙蓉,试与凭高閒物色。
岸莎堤柳度窈窕,初暑忽送风雨秋。
萧郎钓台三间屋,万顷烟波媚幽独。
长令千载好事人,贪为淮山流远目。
芊芊蔓草迷长竿,台城直作平野宽。
那知万古文选理,不尽词源八节滩。
英魂远逝招不得,谪仙小杜底处觅。
插天崷崒九芙蓉,试与凭高閒物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程公许在池口乘船游览时,被老禅师邀请停留半日的情景。他欣赏着岸边莎草垂柳的绰约风姿,感受到初夏时节忽然转变的风雨秋意。诗人提及萧郎钓台,那三间屋坐落在万顷烟波之中,显得孤独而幽静,仿佛在吸引着千年的文人墨客驻足凝望淮山。
接着,诗人感叹蔓草丛生,遮蔽了钓台,使得台城的景色开阔如平原。他深感此处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内涵,如同八节滩的词源,绵延不绝。然而,面对英魂已逝,诗人不禁追问,像李白、杜甫这样的才子何处可寻?他抬头仰望插入云霄的九芙蓉,借此登高远眺,寻求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心境。
整首诗以游历山水为线索,融入对历史遗迹的怀想和对文学传统的感慨,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古代文人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