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匆匆驹过隙,重游正值春三月
出处:《见牡丹呈诸友》
宋 · 袁甫
从来洛花天下最,姚黄魏紫尤奇异。
坐令百花失颜色,唤作国香谁是对。
十年之前来新安,阅尽妖娆兴欲兰。
晚得一枝睡露蝉,分明好似画中看。
人世匆匆驹过隙,重游正值春三月。
园丁折得数般来,旋买瓷瓶谩成列。
殷红照日更嫣然,轻素含风玉色鲜。
中有杨妃曾一捻,咄哉尤物累天全。
我今褰帷问疾苦,皇华那受妖花污。
掷置道旁何足惜,亦如佞人吾所恶。
顿使心胸和且平,况闻麦陇香气腾。
处处一犁春雨足,家家合掌庆丰登。
坐令百花失颜色,唤作国香谁是对。
十年之前来新安,阅尽妖娆兴欲兰。
晚得一枝睡露蝉,分明好似画中看。
人世匆匆驹过隙,重游正值春三月。
园丁折得数般来,旋买瓷瓶谩成列。
殷红照日更嫣然,轻素含风玉色鲜。
中有杨妃曾一捻,咄哉尤物累天全。
我今褰帷问疾苦,皇华那受妖花污。
掷置道旁何足惜,亦如佞人吾所恶。
顿使心胸和且平,况闻麦陇香气腾。
处处一犁春雨足,家家合掌庆丰登。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洛花:洛阳牡丹。姚黄魏紫:牡丹品种名。
失颜色:失去原有的光彩。
国香:指牡丹的美誉。
新安:地名。
妖娆:形容花的娇艳。
睡露蝉:形容沾着露水的牡丹。
皇华:皇家使者。
佞人:指奸佞小人。
心胸和且平:心情平静。
翻译
自古以来,洛阳牡丹冠绝天下,姚黄魏紫更是奇特出众。它们使得其他百花都失去了色彩,被誉为国色天香,这是对它们的赞誉。
十年前我初次来到新安,那时只爱欣赏娇艳的兰花。
后来得到一枝沾着露水的蝉鸣牡丹,美得如同画卷一般。
人生短暂,恰逢春天三月重游旧地。
园丁折下几枝,急忙买来瓷瓶排列装饰。
那殷红的花朵在阳光下更显娇艳,轻盈的花瓣随风摇曳,如玉般清新。
其中有一枝曾被杨贵妃轻轻触碰,真是尤物,却也牵累了天子的名声。
如今我揭开帘幕,关心百姓疾苦,皇家使者怎能容忍妖艳之花玷污清誉。
若将其丢弃路边,实在不足惜,就像我厌恶奸佞之人。
这使我心境平和,又闻麦田香气四溢。
春雨滋润,处处犁田,家家户户庆祝丰收。
鉴赏
这首宋诗《见牡丹呈诸友》是袁甫所作,通过对洛花(牡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牡丹的独特情感和哲理思考。首句“从来洛花天下最,姚黄魏紫尤奇异”赞美了洛阳牡丹的绝美与独特,尤其是姚黄、魏紫等名贵品种。接着,“坐令百花失颜色,唤作国香谁是对”强调了牡丹在群芳中的地位,被誉为国色天香。
诗人回忆十年前在新安见到牡丹的惊艳,感叹“晚得一枝睡露蝉,分明好似画中看”,表达了对牡丹如画般的美丽赞叹。然而,他随后笔锋一转,借牡丹寓言人事,“人世匆匆驹过隙”,暗示人生短暂,而牡丹的艳丽易逝,如同权贵一时。他批评牡丹作为“尤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其奢华与佞人相似,不应被过分推崇。
诗人以“我今褰帷问疾苦,皇华那受妖花污”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牡丹虽美,但不应成为污浊世风的象征。他提倡简单质朴的生活态度,欣赏“麦陇香气腾”和“处处一犁春雨足”的田园景象,预示着丰收的喜悦和百姓的安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牡丹寓言,既赞美了牡丹的美丽,也揭示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