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后身房次律,却因和璞记前缘
出处:《和天衣聪老五首 其三》
宋 · 王之道
法华灵应著当年,今古何曾有间然。
不见后身房次律,却因和璞记前缘。
不见后身房次律,却因和璞记前缘。
注释
法华灵应:指《法华经》中的神奇感应或佛法的灵验表现。当年:指过去某个特定的时间。
何曾:表示从未有过,强调持续性。
间然:形容事物连续不断,没有间断。
后身:佛教中指转世后的生命体。
房次律:可能是指某个人物或者概念,但具体身份不明,需要更多上下文。
和璞:可能是指某种宝石或者象征智慧的物品。
记前缘:指回忆或记录前世的经历。
翻译
法华经的灵验在当时就显现了从古至今,这样的情况从未中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所作,名为《和天衣聪老五首(其三)》。诗中“法华灵应著当年,今古何曾有间然”两句,通过对佛经《法华经》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与现在之间联系的深刻感悟。这里,“法华”象征着一种精神信仰或哲学思想,而“灵应”则是这种信仰在现实世界中的体现和影响。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强调了某种理念或价值观在不同时空中的一致性和永恒性。
接下来的两句“不见后身房次律,却因和璞记前缘”则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缘分感。这里,“不见后身房次律”可能暗示了对未来不可预知性的认识,而“却因和璞记前缘”则是在强调尽管无法预知未来,但由于过去的因缘或是共同经历,某些人或者事物之间仍然存在着联系。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宿命观念的一种认同。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对待的手法,探讨了时间、空间与因缘的哲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