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花如宋玉窥邻女,诗似刘郎问泰娘全文

花如宋玉窥邻女,诗似刘郎问泰娘

甘寒何必柘为浆,也解逡巡造醴凉。
更喜鹤鸣添子和,休因荔进引蕉黄。
花如宋玉窥邻女,诗似刘郎问泰娘
只欠西湖双画舫,便疑风景类钱塘。

注释

柘:柘木,一种树,可用来榨汁。
浆:饮料,这里指酒浆。
造醴:酿造甜酒。
凉:清凉。
鹤鸣:鹤的叫声,象征吉祥。
子和:和谐,和睦。
荔进:提及荔枝。
蕉黄:香蕉的黄色,代指热带水果。
宋玉:古代美男子,比喻花朵的美丽。
窥邻女:偷看或比喻欣赏邻居女子。
刘郎:刘禹锡,唐代诗人,此处借指诗人自己。
泰娘:古代对老年妇女的称呼,此处可能指代诗中的老妇人。
西湖:杭州著名的湖泊。
双画舫:两艘装饰华丽的船。
风景:景色。
钱塘:古代杭州的别称,以美景著称。

翻译

何须柘木榨汁来解渴,也能慢慢酿出清凉的甜酒。
更令人欢喜的是鹤鸣声增添了和谐,别因荔枝而想起香蕉的黄色。
花朵如宋玉偷看邻家少女,诗句像刘郎向老妇人提问。
只差在西湖上划两艘画舫,仿佛这里的景色就像钱塘一样美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的作品,以"四景诗"的形式,通过对甘寒饮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独特品味。首句"甘寒何必柘为浆,也解逡巡造醴凉",表达了对清淡甘甜饮料的喜爱,即使不是柘浆(古代的一种清凉饮料),普通的醴酒也能带来凉意。接下来的"更喜鹤鸣添子和,休因荔进引蕉黄",通过鹤鸣和荔枝、香蕉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丰富的自然氛围。

"花如宋玉窥邻女,诗似刘郎问泰娘",运用典故,将诗人自己的诗歌比喻为宋玉(古代美男子)欣赏邻家女子,或是刘郎(唐代诗人刘禹锡)与泰娘(唐代歌妓)的对话,形象地形容了自己的诗才和对文学的追求。最后两句"只欠西湖双画舫,便疑风景类钱塘",诗人想象自己身处西湖,若是能有两艘画舫游弋其中,那景色定然如钱塘江般迷人,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既表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感受,又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宋诗的雅致与闲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