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行看塞上,何处有貔貅
出处:《送王孝甫大理阅视延绥》
明 · 余继登
自昔成和议,于今二十秋。
祇闻增市马,谁复问椎牛。
月色临关迥,笳声入暮愁。
君行看塞上,何处有貔貅。
祇闻增市马,谁复问椎牛。
月色临关迥,笳声入暮愁。
君行看塞上,何处有貔貅。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余继登所作的《送王孝甫大理阅视延绥(其二)》中的片段,通过“自昔成和议,于今二十秋”两句,描绘了自古以来的和平协议,至今已有二十年之久。接下来的“祇闻增市马,谁复问椎牛”,则反映了和平年代的景象,人们不再关注战争的准备,而是更多地从事贸易活动。接着,“月色临关迥,笳声入暮愁”两句,运用自然景物与音乐来营造一种深沉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暗示着和平背后可能隐藏的不安与忧虑。最后,“君行看塞上,何处有貔貅”表达了对友人即将前往边塞的关切,同时也暗含了对边防安全的担忧,希望友人能洞察边疆的形势,确保边塞的安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织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和平与安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边防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