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东海望清光,目送南鸿一搔首
出处:《寄如皋冒辟疆》
清 · 彭孙贻
河梁与子一携手,云在高天雁横斗。
空江日落无素书,千里风尘隔杯酒。
忆昔避兵秦溪傍,渔舟八口同仓黄。
荒山橡栗饥戴釜,淫雨泥涂足裹创。
我家兄弟半存亡,枯鱼泪尽天茫茫。
嗟我君子忧高堂,袱被翻然归故乡。
欲留不留扁舟去,欲别不别临歧语。
踯躅悲歌《惜晤》篇,六年江海各烽烟。
渔人桃花隔蛮洞,蜀帝炎荒叫杜鹃。
钟山伐遍孝陵柏,史本窜尽思宗编。
君卧朴巢长却扫,搜诗自订三唐稿。
义熙处士一陶潜,同谷哀歌惟杜老。
我行度岭虔台去,肠断先臣尽忠处。
介推绵上只余灰,徐孺南州少遗絮。
天涯踪迹断浮萍,匿影枯桑息倦翎。
忽枉故人双鲤讯,挑镫字照三秋萤。
君今四十能高举,羡尔鸿妻佐舂杵。
为儿事亲之日长,有母此身未敢许。
贞松堂上青扶疏,不受秦官五大夫。
春风药阑雪寒牖,羡君乐事无不有。
沈酣千日乱离年,花月七言文字友。
鄙人东海望清光,目送南鸿一搔首。
尺书为我报相思,遥折梅花为君寿。
空江日落无素书,千里风尘隔杯酒。
忆昔避兵秦溪傍,渔舟八口同仓黄。
荒山橡栗饥戴釜,淫雨泥涂足裹创。
我家兄弟半存亡,枯鱼泪尽天茫茫。
嗟我君子忧高堂,袱被翻然归故乡。
欲留不留扁舟去,欲别不别临歧语。
踯躅悲歌《惜晤》篇,六年江海各烽烟。
渔人桃花隔蛮洞,蜀帝炎荒叫杜鹃。
钟山伐遍孝陵柏,史本窜尽思宗编。
君卧朴巢长却扫,搜诗自订三唐稿。
义熙处士一陶潜,同谷哀歌惟杜老。
我行度岭虔台去,肠断先臣尽忠处。
介推绵上只余灰,徐孺南州少遗絮。
天涯踪迹断浮萍,匿影枯桑息倦翎。
忽枉故人双鲤讯,挑镫字照三秋萤。
君今四十能高举,羡尔鸿妻佐舂杵。
为儿事亲之日长,有母此身未敢许。
贞松堂上青扶疏,不受秦官五大夫。
春风药阑雪寒牖,羡君乐事无不有。
沈酣千日乱离年,花月七言文字友。
鄙人东海望清光,目送南鸿一搔首。
尺书为我报相思,遥折梅花为君寿。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彭孙贻寄给如皋的冒辟疆的一首赠别诗。诗中表达了诗人与朋友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彼此境遇的感慨。首句“河梁与子一携手”,描绘了两人在河桥边依依惜别的场景,气氛凝重。接下来通过“空江日落”、“千里风尘”等意象,传达出离别后的孤独和思念。
诗人回忆起过去避难的日子,生活艰辛,家人命运多舛,而自己被迫离开家乡。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冒辟疆的敬仰,称赞他的孝心和才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提到的“渔人桃花隔蛮洞”、“蜀帝炎荒叫杜鹃”等,寓言深远,暗示了战乱和流离失所的生活。
诗人感叹自己漂泊不定,如同浮萍,而收到朋友的书信犹如黑暗中的萤火,带来一丝慰藉。他羡慕朋友的幸福家庭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亲情的坚守。结尾部分,诗人以“尺书为我报相思”表达对友谊的深深挂念,并以“遥折梅花向君寿”寄托祝福。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有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又有对当下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