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去三朝雪,春来十日冰
出处:《冰出吴江》
明 · 王叔承
腊去三朝雪,春来十日冰。
棹鸣寒玉破,舟白浪花凝。
客梦天无际,人烟树几层。
吴江沙月暝,雁影落渔灯。
棹鸣寒玉破,舟白浪花凝。
客梦天无际,人烟树几层。
吴江沙月暝,雁影落渔灯。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叔承的《冰出吴江》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江南水乡的景象。首句“腊去三朝雪”展现了冬季即将过去,连续下了三天的雪开始消融;“春来十日冰”则暗示了虽然春天来临,但水面仍结着厚厚的冰层。接下来,“棹鸣寒玉破”通过船桨划过冰面的声音,形象地刻画出冰雪破裂的清脆,宛如寒玉破碎。
“舟白浪花凝”进一步描绘了船只在冰封的江面上航行,白色的浪花仿佛被冻结,增添了画面的静态美。“客梦天无际”转而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即使在异乡,梦境也飘渺无边,遥望家乡。“人烟树几层”则描绘了远方的炊烟和层层叠叠的树木,勾勒出江南农村的轮廓。
最后两句“吴江沙月暝,雁影落渔灯”,以傍晚时分吴江边的景色收尾,月色朦胧,大雁掠过,投下影子在渔夫的灯火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冬春交替之际的自然景观,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