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淫人尚可,恐汎新插苗
出处:《溪汛浮桥屡解》
宋 · 韩淲
潢潦涨梅润,五月三解桥。
浸淫人尚可,恐汎新插苗。
传闻钱塘湖,闵雨宸虑焦。
玉帛走群望,虎头潭荡摇。
如何千里间,阳阴犹未调。
干戈或底定,丰穰苏瘵凋。
郊居茅茨湿,不过日寂寥。
饥寒自常事,鸡鸣复萧萧。
浸淫人尚可,恐汎新插苗。
传闻钱塘湖,闵雨宸虑焦。
玉帛走群望,虎头潭荡摇。
如何千里间,阳阴犹未调。
干戈或底定,丰穰苏瘵凋。
郊居茅茨湿,不过日寂寥。
饥寒自常事,鸡鸣复萧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宋时期江南地区五月时节的自然景象与社会状况。开篇“潢潦涨梅润,五月三解桥”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雨水充沛,河流泛滥,桥梁被水冲毁的情景。接着“浸淫人尚可,恐汎新插苗”表达了人们在洪水中的生存状态,虽能暂时应对,但担心洪水再次冲毁新种的作物。
“传闻钱塘湖,闵雨宸虑焦”转而提到钱塘湖的情况,皇帝忧虑于连绵不断的降雨。随后“玉帛走群望,虎头潭荡摇”描述了人们向神灵祈求降雨停止的场景,以及洪水对虎头潭的影响。
“如何千里间,阳阴犹未调”则反映了全国范围内的气候不均,阳光与阴雨难以平衡。最后,“干戈或底定,丰穰苏瘵凋”表达了对战争平息、丰收带来生机的期待。尽管“郊居茅茨湿,不过日寂寥”,乡村居民的生活因洪水而困苦,但诗人仍寄希望于未来,认为饥寒是常态,即使鸡鸣声中也透露出一丝希望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南宋时期江南地区自然灾害与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丰收的渴望,以及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