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北溟鱼,化作天池鹏
出处:《华鲸引》
元 · 鲜于枢
石上桐孙美如玉,化作长鲸唤僧粥。
香严一击六根开,剥落皮毛换凡骨。
中郎却顾中散惊,初非爨下鸣不平。
批鳞拔角就绳墨,龙门绿绮瘖无声。
昔闻北溟鱼,化作天池鹏。
今见横海姿,解作威凤鸣。
薾然败棺材,蠢尔牛阑撑。
龙腾虎变固有待,不遇赏音徒尔灵。
君不见饭牛自卖亦何者,逢时自致千秋名。
香严一击六根开,剥落皮毛换凡骨。
中郎却顾中散惊,初非爨下鸣不平。
批鳞拔角就绳墨,龙门绿绮瘖无声。
昔闻北溟鱼,化作天池鹏。
今见横海姿,解作威凤鸣。
薾然败棺材,蠢尔牛阑撑。
龙腾虎变固有待,不遇赏音徒尔灵。
君不见饭牛自卖亦何者,逢时自致千秋名。
鉴赏
这首诗《华鲸引》由元代诗人鲜于枢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华美的鲸鱼形象,以及其与僧人粥、香严禅师、中郎与中散等历史人物的关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之间深刻联系的思考。
诗中以“石上桐孙美如玉”开篇,将鲸鱼比作玉石,既突出了其珍贵与美丽,也预示了其非凡的内在价值。接着,“化作长鲸唤僧粥”,通过鲸鱼呼唤僧人粥的情节,巧妙地融入了佛教元素,暗示着超脱与慈悲的主题。
“香严一击六根开,剥落皮毛换凡骨”,这里运用了禅宗中的“六根清净”概念,通过香严禅师的一击,象征着心灵的觉醒与净化,鲸鱼化身的过程则寓意着从凡尘到圣洁的转变。
“中郎却顾中散惊,初非爨下鸣不平”,这一句通过历史典故,将中郎与中散两位历史人物引入,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借以表达对社会公正与个人命运的反思。
“批鳞拔角就绳墨,龙门绿绮瘖无声”,这里以鲸鱼的形象,象征着在规则与束缚下的无奈与沉默,同时也暗含着对才华被压抑的隐喻。
“昔闻北溟鱼,化作天池鹏。今见横海姿,解作威凤鸣”,通过对比古代神话中的鱼化为鹏鸟与现实中的鲸鱼形象,表达了对变化与成长的赞美,以及对自由与力量的向往。
“薾然败棺材,蠢尔牛阑撑”,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生命与死亡之间的矛盾与无常,同时也寓含着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龙腾虎变固有待,不遇赏音徒尔灵”,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机遇与赏识的渴望,以及对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展现的遗憾。
整首诗以鲸鱼为核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性以及社会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思想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