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歌登画船,十日清明前
出处:《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
唐 · 杜牧
笙歌登画船,十日清明前。
山秀白云腻,溪光红粉鲜。
欲开未开花,半阴半晴天。
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
山秀白云腻,溪光红粉鲜。
欲开未开花,半阴半晴天。
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笙歌:音乐和歌声。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
十日清明前:清明节前十天。
山秀:山色秀丽。
白云腻:白云轻盈而洁白。
溪光:溪水的反光。
红粉鲜:形容溪水颜色鲜艳如少女的红粉。
欲开未开:即将开放但还未完全展开。
半阴半晴:天气阴晴不定。
病太守:患病的官员(太守)。
茶仙:指善于品茶、享受生活的人。
翻译
笙歌和欢歌登上画舫,正值清明假期的前十天。山色秀丽如白脂般细腻,溪水泛光像少女的红颜娇艳。
花儿含苞待放,天气时阴时晴。
谁知道患病的太守,还能享受品茶的乐趣,成为茶仙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现了独特的情趣和哲理。
“笙歌登画船”一句直接把读者带入画中,那是一艘漂浮在清流之上的船,只有诗人才知道它的存在,它承载着诗人的喜悦与忧愁。春天十日前,自然界已是生机勃勃,这种时间选择不仅避开了繁华,也使得心境更加宁静。
“山秀白云腻,溪光红粉鲜”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春景的美丽。山川清新,白云如棉,既是大自然的恩赐,又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澄明与安详。而“溪光红粉鲜”的描写,则透露出生机勃发之中蕴含着细腻的情感。
“欲开未开花,半阴半晴天”一句捕捉了春日里花朵即将绽放却又还未完全开放的瞬间,以及那微妙的天气变化。这里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摹,更隐喻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细腻。
“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则是诗人的自嘲与慰藉。在疾病缠身之时,诗人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心态。即使不能尽情饮酒,也能在品茗中寻找到一丝超脱世俗的快乐。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也是一种对生命力的坚持与肯定。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智慧,以及他对于生活美好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