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晓睡偏重,不知窗已明
出处:《病中感秋时初丧寿佺子》
宋 · 杨万里
临晓睡偏重,不知窗已明。
高梧下清露,宿鸟有寒声。
愁岂关须事,秋来添雪茎。
病身仍哭子,并作老来情。
高梧下清露,宿鸟有寒声。
愁岂关须事,秋来添雪茎。
病身仍哭子,并作老来情。
注释
临晓:清晨。睡偏重:睡得很沉。
窗已明:窗外天已亮。
高梧:高大的梧桐树。
清露:清凉的露水。
宿鸟:过夜的鸟儿。
寒声:寒冷的声音。
愁岂:忧虑怎能。
关须事:与胡须相关(古人认为愁多会催生白发)。
添雪茎:增添白发。
病身:病弱的身体。
哭子:丧子之痛。
老来情:老年的情感。
翻译
临近黎明时分我沉睡得特别深,浑然不觉窗外已经天明。高大的梧桐树下洒落着清冷的露水,过夜的鸟儿发出带有寒意的鸣叫声。
忧虑难道真的与胡须有关?秋天的到来使我白发更多。
病弱的身体连丧子之痛都承受,仿佛增添了岁月带来的哀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病中感受到的秋天萧瑟与悲凉之情。"临晓睡偏重,不知窗已明"表达了诗人因为沉重的梦境而没有察觉到黎明的到来,这里的“晓”指的是早晨,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高梧下清露,宿鸟有寒声"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其中“高梧”可能指的是树木或枝条,“清露”与“寒声”共同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接下来两句“愁岂关须事,秋来添雪茎”中,“愁岂关须事”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忧虑,而“秋来添雪茎”则是用鲜明的笔触描绘出秋天萧瑟景象中的植物凋零,"雪茎"指的是因寒冷而枯萎的植物,这里借此反映了诗人的心境和对衰败之物的感慨。
最后两句“病身仍哭子,并作老来情”则是诗人在疾病中对于已故去的爱子的哀痛,以及这种哀痛如何成为他晚年无法抹去的情感。"病身"指的是诗人的身体状况,而"仍哭子"则表达了深刻的悲伤和不舍。"并作老来情"则是将这份哀痛与对生命无常的体验联系起来,成为他晚年难以释怀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在秋天病中对于生活、死亡和衰败的深刻感悟,以及个人亲身经历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