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南去雁,离恨倍潸然
出处:《送郭秀才赴举》
唐 · 耿湋
乡赋鹿鸣篇,君为贡士先。
新经梦笔夜,才比弃繻年。
海雨沾隋柳,江潮赴楚船。
相看南去雁,离恨倍潸然。
新经梦笔夜,才比弃繻年。
海雨沾隋柳,江潮赴楚船。
相看南去雁,离恨倍潸然。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乡赋:乡村的颂歌。鹿鸣篇:以鹿鸣比喻人才的选拔。
君:你。
贡士:古代科举考试中被推荐参加殿试的人。
先:领先,居首。
新经:新的经书,可能指科举考试的考题。
梦笔:梦中写作,形容才思敏捷。
夜:夜晚。
弃繻年:弃繻,古时学子投繻于门外表示弃文从武,这里比喻年轻有才。
海雨:大海之上的雨。
隋柳:隋代的柳树,借代历史或故乡。
江潮:江水的潮汐。
楚船:楚地的船只,可能象征远方或仕途。
相看:相互注视。
南去雁:向南飞的大雁,象征离别。
离恨:离别之苦。
倍潸然:更加感伤落泪。
翻译
你写下乡间的颂歌,作为贡士你走在前面。你在夜晚梦见自己如才子般挥毫泼墨,如同当年弃繻求仕的少年。
海上的雨打湿了隋朝的垂柳,江潮涌动,仿佛要奔赴楚地的船只。
我们一同看着南飞的大雁,离别的愁绪更让人心酸落泪。
鉴赏
诗中的“乡赋鹿鸣篇”指的是古代乡试中的一种文体,表明诗人对文学的重视和擅长。"君为贡士先"则表示郭秀才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物。
"新经梦笔夜,才比弃繻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郭秀才文学才能的赞赏。"新经"可能指的是最新的学术成就或文艺作品,而"梦笔夜"则暗示这些作品是在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状态下完成的,显示出作者的勤奋和才华。"才比弃繻年"进一步强调了郭秀才的文学才能超越了常人,甚至可以与古代著名诗人相提并论。
接下来的两句"海雨沾隋柳,江潮赴楚船"则是对即将远行的郭秀才表示依依惜别之情。"海雨"和"江潮"都是大自然景象的描绘,而"隋柳"和"楚船"则分别与历史上的故事有关,增添了一种历史的深度和离别的情怀。
最后两句"相看南去雁,离恨倍潸然"表达了诗人对郭秀才离别时的不舍和哀伤之情。"相看南去雁"中的"南去雁"指的是飞向南方的大雁,它们的出现往往象征着季节变换和离别,增添了一种秋天的寂寥感。而"离恨倍潸然"则更直接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哀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