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想多归户,庭应绝涝民
出处:《送真长书记知舞阳》
宋 · 黄庶
尘土淹沉客,诗书梦寐身。
又辞千里幕,去布一同春。
路想多归户,庭应绝涝民。
青衫莫嗟叹,知已在陶钧。
又辞千里幕,去布一同春。
路想多归户,庭应绝涝民。
青衫莫嗟叹,知已在陶钧。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尘土:比喻生活的艰辛或环境的恶劣。淹沉:淹没,形容困苦不堪。
客:旅人,指诗人自己。
诗书:代指学问和理想。
梦寐:在梦中,这里指心中向往。
千里幕:遥远的幕僚职位,比喻高位或广阔的仕途。
去布:推行,传播。
归户:归乡的人家。
涝民:遭受水灾的民众。
青衫:古代官职低微者的服装,这里借指诗人自己。
嗟叹:叹息,哀叹。
陶钧:比喻治理国家或社会的大任。
翻译
尘土淹没旅人,书籍梦境伴随我身。再次告别遥远的幕僚,去推行春天般的教化。
路上期待见到许多归乡的人家,庭院应不再有洪涝之苦。
尽管身穿青衫,不必唉声叹气,因为我知道自己正在为百姓福祉努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庶所作的《送真长书记知舞阳》,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感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注。首句“尘土淹沉客”描绘了旅途艰辛,主人公淹没在尘土中,暗示了友人旅途的劳顿。次句“诗书梦寐身”则写出友人身为读书人,心中满是对知识和理想的追求,即使在梦中也难以忘怀。
“又辞千里幕,去布一同春”表达了友人即将离开幕府,前往舞阳任职,希望能给当地带来春天般的温暖和变革。“路想多归户,庭应绝涝民”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期待,希望他能关注民生,解决百姓的水患问题,让民众安居乐业。
最后两句“青衫莫嗟叹,知已在陶钧”,以“青衫”代指友人的官职,劝慰友人不必过于忧虑,因为他的才华和能力定能在官场上发挥作用,如同陶匠手中的钧器,能够塑造和改变事物。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鼓励,也有对民生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