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禽自相应,风叶不待扫
出处:《陈郎中竹园》
宋 · 刘敞
苍竿十馀亩,岁晚色更好。
诘曲逗远村,深沈象晴岛。
鸣禽自相应,风叶不待扫。
何事主人心,白头三署老。
诘曲逗远村,深沈象晴岛。
鸣禽自相应,风叶不待扫。
何事主人心,白头三署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竹园景象。诗人刘敞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林在岁月洗礼下愈发葱郁的美好,以及竹园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的自然景观。
“苍竿十馀亩,岁晚色更好。” 开篇即点明了竹园的规模和时间背景,苍翠的竹竿覆盖着十馀亩的土地,即便是在岁末时节,其色彩反而更加鲜明动人。这不仅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状态,也暗示了竹子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诘曲逗远村,深沈象晴岛。” 接下来,诗人通过“诘曲”(曲折)和“深沈”(深邃)的描绘,展现了竹园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它仿佛是隐藏在远处村落边缘的一座晴日中的岛屿,既远离尘嚣,又自成一景,给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感。
“鸣禽自相应,风叶不待扫。” 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竹园的生机与和谐。鸟儿在竹林间自由自在地鸣叫,相互应和,仿佛在演奏一首自然界的乐章。同时,微风吹过竹叶,发出沙沙的声音,却无需人工清扫,自有一种自然之美。
“何事主人心,白头三署老。” 最后,诗人将目光转向了竹园的主人,提出了一种深沉的思考。面对如此美景,为何主人的心却显得苍老?这或许是对人生、岁月流转的感慨,也可能是对竹园主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探索,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园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竹园主人情感的微妙揭示,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