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全文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出处:《游敬亭山诗
南北朝 · 谢朓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溪。
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皇恩竟已矣,兹理庶无暌。

拼音版原文

shāngènbǎi

yún

yǐnlúntuō

língrán

shànggānbái

xiàshǔdàihuí

jiāoténghuāngqiěmàn

jiūzhīsǒng

fāngcháo


xièyúnmànmàn


xíngsuī

jiānxúnyōu

yuányuánshūwèi

guījìngyǎo

yàozhuī

língdān

huángēnjìng

shùkuí

注释

兹山:这座山。
亘:绵延。
合沓:重叠。
云齐:与云一样高。
隐沦:隐士。
托:寄托。
灵异:神奇生物。
居然:竟然,居然。
上干:山顶。
蔽:遮蔽。
白日:太阳。
下属:山下。
带回溪:溪流回转。
交藤:交错的藤蔓。
荒:荒芜。
蔓:蔓延。
樛枝:弯曲的树枝。
耸复低:时高时低。
独鹤:孤独的鹤。
朝唳:早晨鸣叫。
饥鼯:饥饿的鼯鼠。
夜啼:夜晚哭泣。
渫云:散开的云。
漫漫:弥漫的样子。
夕雨:傍晚的雨。
凄凄:凄清。
纡组:曲折的路线。
寻幽蹊:寻找幽静的小路。
缘源:沿着溪流。
殊未极:还未到尽头。
归径:归途小路。
窅如迷:幽深如迷。
追奇趣:追寻奇妙的情趣。
陵丹梯:踏上红色的山阶。
皇恩:皇上的恩泽。
竟已矣:已经结束。
兹理:这份道理或情境。
庶无暌:或许不会相违,永远适用。

翻译

这山绵延上百里,重重叠叠与云等高。
隐士已然寄情于此,神奇灵异也选择栖息。
山顶高耸遮蔽白日,山脚溪流回环往复。
交错的藤蔓荒芜蔓延,弯曲的树枝时耸时低。
孤独的鹤清晨鸣叫,饥饿的鼯鼠夜晚哀啼。
散开的云雾已弥漫,傍晚的雨也显得凄清。
我虽行路曲折,却也能探寻这幽静小径。
沿着溪流还未走到尽头,归途小路幽深似迷。
想要追寻这奇妙情趣,随即踏上这红色的山阶。
皇恩虽然已成过往,但这份道理或许永不相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眼光,捕捉山川之美,并融入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和个人情怀。

首句“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展现了一片连绵起伏、与天相接的壮丽山脉。山势如波涛般延伸至百里之远,与云间相互交融,显示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宏大感受。

“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山中神秘力量的感应。山溪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奥秘,而“灵异”则暗示了诗人对超自然现象的敬畏之心。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溪。”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林间光线的变化,上面是树叶遮盖着阳光,下面则是溪水蜿蜒曲折,与山林相依。

接下来,“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两句生动地展示了山中植物的纠缠与茂盛,其中“交藤”、“樛枝”的形象化用词,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在风中摇曳、在阳光下绽放的生命力。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诗中的动物形象增添了生动性,一只早晨高声鸣叫的孤鹤,以及一群夜晚因饥饿而啼哭的小兽,都在传达着山林间独特的情感氛围。

“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这两句诗描绘了天气变化和水汽弥漫的景象,以及傍晚时分细雨绵绵不断的意境,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情感色彩。

“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诗人在这山水之间游走,虽然路径曲折,但依然能找到那些隐秘的美丽之地。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探索的热情和乐趣。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于探寻未知领域的渴望,同时也透露了对归途的迷茫感受,这里的“窅”字用得妙,让人读来生出无尽的遐想。

最后,“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诗人表达了希望追寻那些奇特美好之处的心愿,并且指出了具体的目标——这座名为“陵丹”的山峰和它的阶梯,这里可以想象到诗人的探险精神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的深度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