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醉当杯酒,芙蓉老对红
出处:《中秋同诸子移尊过顾子建先生竹素山房分赋》
明 · 黎遂球
偶乘秋月下,来坐春风中。
竹素一房寂,兰心何处同。
嫦娥犹少妇,脉望已仙翁。
且醉当杯酒,芙蓉老对红。
竹素一房寂,兰心何处同。
嫦娥犹少妇,脉望已仙翁。
且醉当杯酒,芙蓉老对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中秋佳节时,一同移樽过访顾子建先生的竹素山房的情景。诗中的“偶乘秋月下,来坐春风中”两行,巧妙地运用了时间的转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从秋月到春风的意境之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
“竹素一房寂,兰心何处同”两句,通过“竹素”和“兰心”的意象,不仅展现了竹林的清幽与兰花的高洁,更寓意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心灵的契合与共鸣。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格,兰花则代表了高雅脱俗的气质,两者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高洁品质的追求。
“嫦娥犹少妇,脉望已仙翁”这两句,以神话传说中的嫦娥与仙翁为喻,暗示了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无常。嫦娥作为月宫的仙女,虽年轻貌美,但终归是孤独的存在;而“脉望”则可能是指顾子建先生,他虽然年长如仙翁,却依然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与周围的世界保持着和谐的联系。
最后,“且醉当杯酒,芙蓉老对红”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欢聚之时,借酒浇愁,享受当下,不为过去或未来的忧愁所困扰。同时,“芙蓉老对红”这一景象,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隐含了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增添了诗作的深沉意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竹素山房共度中秋的美好时光,以及对友情、高洁品质、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充满了诗意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