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迷行大夜,浩浩一昏黑
出处:《湘中别成威阇黎》
唐 · 李群玉
至哉彼上人,冰霜凛规则。
游心杳何境,宴坐入冥默。
解空与密行,名腊信崇德。
吐论驾秋涛,龙宫发胸臆。
群迷行大夜,浩浩一昏黑。
赤水千丈深,玄珠几人得。
持杯挹溟涨,至理安可测。
宁假喻芭蕉,真成嗅薝卜。
松声扫白月,霁夜来静域。
清梵罢法筵,天香满衣襋。
何方济了岸,秪仗慈航力。
愿与十八贤,同栖翠莲国。
游心杳何境,宴坐入冥默。
解空与密行,名腊信崇德。
吐论驾秋涛,龙宫发胸臆。
群迷行大夜,浩浩一昏黑。
赤水千丈深,玄珠几人得。
持杯挹溟涨,至理安可测。
宁假喻芭蕉,真成嗅薝卜。
松声扫白月,霁夜来静域。
清梵罢法筵,天香满衣襋。
何方济了岸,秪仗慈航力。
愿与十八贤,同栖翠莲国。
注释
至哉:多么伟大。彼:那。
上人:高人。
冰霜:比喻严酷的规则。
凛:严寒。
规则:法则。
杳:遥远。
宴坐:静坐。
冥默:寂静。
解空:理解空性。
密行:秘密修行。
名腊:名声。
龙宫:佛教中的仙境。
胸臆:内心深处。
群迷:众生迷失。
大夜:黑暗。
一昏黑:浑浊不明。
赤水:象征困难。
玄珠:神秘的宝珠。
持杯:手持酒杯。
挹:舀取。
溟涨:大海。
宁假:宁愿比喻。
芭蕉:比喻事物。
薝卜:香气植物。
松声:松涛声。
霁夜:雨后晴朗的夜晚。
静域:宁静之地。
清梵:清净的梵唱。
法筵:诵经法会。
天香:天界之香。
济了岸:渡过苦海。
秪:只。
慈航:慈悲的航船。
十八贤:佛教中的十八罗汉。
翠莲国:莲花净土。
翻译
那高洁的人啊,如冰霜般严守规则。他的心灵游荡在何处的境界,静坐中沉入深深的寂静。
他通晓空性并实践密行,名声源于崇高的品德。
他的言论如同秋潮涌动,源自龙宫深处的心声。
众生迷失在黑暗中,一片浑浊不明。
赤水深不可测,谁能寻得那神秘的玄珠?
手持酒杯舀起大海的真理,这道理如何能衡量?
宁愿比喻为芭蕉,真实却如薝卜香气扑鼻。
松涛声洗净了皎洁的月色,宁静降临这片静谧之地。
诵经法会结束,天香弥漫衣襟。
何处才能渡过苦海,唯有慈悲的航船之力。
我愿与十八位贤者,一同栖息在碧绿的莲花世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或道士的修行生活和精神追求。"至哉彼上人,冰霜凛规则"表现了对这位修行者的崇敬之情,他如同严寒中自有其清冷规律,不为外界所动摇。
"游心杳何境,宴坐入冥默"写出了他心灵的自由漫游和内在的宁静与平和,即使是在人世间也能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解空与密行,名腊信崇德"表明了对他的修为的理解,他既有解脱之智又有守密之德,在佛道两家都有很高的造诣。
"吐论驾秋涛,龙宫发胸臆"则是形容他在深邃的山谷中,有着超凡脱俗的智慧和胸怀,如同居住在神话中的龙宫之中。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一种深夜行走于大自然之中的境界,"群迷行大夜,浩浩一昏黑。赤水千丈深,玄珠几人得。持杯挹溟涨,至理安可测"。这里的“大夜”是对时间和空间的一种超脱,暗示了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和挑战。赤水和玄珠象征着难以企及的真理,而他却能够饮用其中的智慧。
最后几句则写出了他的生活状态和对未来的一种向往。他不愿意像芭蕉一样被世俗所束缚,宁愿真的成为那些隐居山林的高人。"松声扫白月,霁夜来静域"描绘了他在月光下的清凉生活,而"清梵罢法筵,天香满衣襋"则表明了他的修行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诗的最后,他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通往彼岸的道路,与那些伟大的贤者们共同栖居在美丽的莲花之国。这里的“十八贤”可能是指佛教中的十八阿罗汉,而“翠莲国”则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净土或理想境界。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修行者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