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声月色当空旷,爨火人家在莽苍
出处:《芜湖晚步》
宋 · 李流谦
迥陂积水长蒲蒋,散步郊原借夕凉。
尘袖风巾嗟久旅,稻畦柘径似吾乡。
蛙声月色当空旷,爨火人家在莽苍。
望合碧云人未至,滞留愧客问行藏。
尘袖风巾嗟久旅,稻畦柘径似吾乡。
蛙声月色当空旷,爨火人家在莽苍。
望合碧云人未至,滞留愧客问行藏。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迥陂:宽阔的池塘。积水:积满水。
蒲蒋:菖蒲和蒋草。
散步:漫步。
郊原:郊外原野。
夕凉:傍晚的凉意。
尘袖:衣袖沾满尘土。
风巾:轻便的头巾。
嗟:感叹。
久旅:长时间的旅行。
稻畦柘径:稻田小径。
吾乡:我的家乡。
蛙声:蛙鸣声。
月色:月光。
当空旷:照在空旷处。
爨火:炊烟。
人家:人家户。
在莽苍:隐藏在苍茫之中。
望合:期待相遇。
碧云:青天上的云彩。
人未至:友人未来。
滞留:停留。
愧客:愧对客人。
问行藏:询问行踪。
翻译
广阔的池塘积满了水,长满菖蒲和蒋草,我在郊外散步,享受傍晚的清凉。衣袖沾满尘土,风巾轻拂,感叹长久的旅行,稻田小径仿佛家乡的模样。
蛙鸣与月光洒满空旷,炊烟袅袅的人家隐藏在苍茫中。
期待与友人相会,但碧云之下他们还未到来,我滞留此地,心中愧对询问我行踪的客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景,诗人在傍晚时分漫步于郊野之中,借着凉爽的夜气缓解旅途的疲惫。开篇“迥陂积水长蒲蒋”用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片水边景致,而“散步郊原借夕凉”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享受。
接下来的“尘袖风巾嗟久旅,稻畦柘径似吾乡”表达了诗人对于长时间旅行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这里,“尘袖风巾”形象地描绘了行者衣袖沾染尘土,手持风帽(古代一种遮阳用的物品)的样子,而“稻畦柘径似吾乡”则是诗人在异地看到稻田和小路时,触发的对故土的思念。
“蛙声月色当空旷,爨火人家在莽苍”一句,则将听觉与视觉的美妙体验并置,蛙鸣声中伴随着辽阔夜空和明亮的月光,而远处的人家则是通过炊烟来感知的,这些细节都极大地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最后,“望合碧云人未至,滞留愧客问行藏”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未到而产生的一丝失落与自责,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旅途停留的无奈,以及对未来行程的迷惘和询问。
整首诗语言自然流畅,意境宁静深远,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异地旅行中的情感波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