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往违因依,怀远互凄恻
出处:《南湖晦夜寄怀散原先生 其四》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繫梦淮底村,愁步千里积。
荷碧水到门,洗眼湖上宅。
徇物情易迁,俄复百端集。
初年耿志事,千仞瘗冰雪。
漫作徐泗游,惝恍对沟瘠。
未能六凿通,那救枯鱼泣。
所学失平生,衔髓馀惨戚。
有如临化消,空养千金璧。
孤往违因依,怀远互凄恻。
荷碧水到门,洗眼湖上宅。
徇物情易迁,俄复百端集。
初年耿志事,千仞瘗冰雪。
漫作徐泗游,惝恍对沟瘠。
未能六凿通,那救枯鱼泣。
所学失平生,衔髓馀惨戚。
有如临化消,空养千金璧。
孤往违因依,怀远互凄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南湖边的孤独与思绪。首句“繫梦淮底村”,诗人将自己置于淮河边的小村庄中,暗示内心的宁静与沉思。接着,“愁步千里积”表达了长时间的忧愁和徘徊,情感深沉。
“荷碧水到门,洗眼湖上宅”两句,以荷塘碧水映入眼帘,仿佛洗涤心灵,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徇物情易迁,俄复百端集”揭示了世事无常,情绪容易变化,转瞬之间各种思绪纷至沓来。这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哲理性。
“初年耿志事,千仞瘗冰雪”运用比喻手法,形容年轻时的坚定志向如同深埋于冰雪中的高山,象征着理想与坚持。然而,接下来的“漫作徐泗游,惝恍对沟瘠”则展示了诗人后来的游离与迷茫,对过去理想的失落感。
“未能六凿通,那救枯鱼泣”表达了诗人未能彻底理解世界,内心充满痛苦和无奈。这里的“六凿”可能指人的六种感官或思考方式,强调了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不足。
“所学失平生,衔髓馀惨戚”指出诗人失去了平生所学,内心充满了悲伤和哀痛。这可能是对自己知识或道德修养的反思,以及对失去某种精神支柱的哀叹。
最后,“有如临化消,空养千金璧”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了生命的短暂与珍贵,即使拥有千金之财也无法挽回生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孤往违因依,怀远互凄恻”表达了诗人孤独前行,远离了依靠,对远方的怀念充满了哀伤。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理想、现实的复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