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无耋寿,渭滨一老渔
出处:《感怀六首》
明 · 曹于汴
夜光纷沧海,网罟亦良难。
夜光无择照,海底如人间。
人间自多夜,夜乃光之求。
含光数问夜,抑足用为羞。
太公无耋寿,渭滨一老渔。
披裘翁为谁,怅然叹区区。
夜光无择照,海底如人间。
人间自多夜,夜乃光之求。
含光数问夜,抑足用为羞。
太公无耋寿,渭滨一老渔。
披裘翁为谁,怅然叹区区。
鉴赏
这首诗名为《感怀六首(其一)》,由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诗中以“夜光”、“沧海”、“网罟”等自然景象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了人生的哲理思考。
首句“夜光纷沧海,网罟亦良难”,描绘了夜光在浩瀚的大海上闪烁,而捕鱼的网罟也难以捕捉到这微弱的光芒,形象地比喻了人生中追求真理或美好事物的不易。接着,“夜光无择照,海底如人间”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指出即使在深不见底的海底,夜光也能照亮一切,如同人间一样,无论身处何地,都有光明的存在。
“人间自多夜,夜乃光之求”则表达了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常常会经历黑暗与困难,但正是这些挑战促使人们去寻找光明和希望。诗人通过“含光数问夜,抑足用为羞”这一句,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不应退缩,而应勇敢地追寻光明,不因暂时的挫折而感到羞愧。
最后,“太公无耋寿,渭滨一老渔。披裘翁为谁,怅然叹区区”四句,借用了姜太公垂钓渭水的典故,表达了对年老仍能有所作为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以“披裘翁为谁”自问,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寓言式地探讨了人生追求、逆境中的坚持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语言流畅,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