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见孤村明月夜,一声牛笛断人肠
出处:《村笛》
唐 · 韦庄
箫韶九奏韵凄锵,曲度虽高调不伤。
却见孤村明月夜,一声牛笛断人肠。
却见孤村明月夜,一声牛笛断人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箫韶:古代的一种音乐,常用来形容优美的乐曲。九奏:指乐曲的多次反复演奏,表示乐曲的丰富和悠长。
凄锵:形容声音凄凉而激昂。
调不伤:指乐曲虽高雅,但并不使人感到悲痛。
孤村:孤独、偏远的村庄。
明月夜:明亮的月光下的夜晚。
牛笛:用牛角制成的笛子,这里代指乡村的音乐。
断人肠:形容情感极为悲伤,触动人心。
翻译
优美的箫韶乐曲连续演奏,音韵凄凉而激昂,虽然曲调高雅,却不让人感到哀伤。然而在寂静的村庄明月之夜,突然传来的一声牛笛,却让人心碎断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邃的月夜景象,诗人通过对比鲜明的声音和寂静的环境,表达了独特的情感体验。"箫韶九奏韵凄锵"中,“箫韶”指古代的一种乐器,其声音在这里被描绘为九曲之声,每一曲都带着凄凉的韵味,但即便如此高亢的旋律也没有出现不和谐的地方。这样的比喻强调了音乐的美妙与震撼人心。
"曲度虽高调不伤"则是对上句的进一步阐述,说明尽管乐曲达到很高的音阶,但依然保持着完美的和声,没有丝毫破绽。这里的“曲度”指音乐的旋律,“调不伤”表达了音乐之美。
然而,在这之后,诗人却转向了对月夜景象的描写:"却见孤村明月夜",突出了一个与先前乐器声相对比的宁静场景。这里的“孤村”给人以寂寞和偏远之感,而“明月夜”则是中国古诗中常用来表达清澈、宁静和孤独情怀的一种意象。
最后一句"一声牛笛断人肠",通过一个突兀的牛笛声响彻了这宁静的夜晚。"牛笛"是牧童所吹的乐器,它的声音粗犷而充满乡土气息。而“断人肠”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声音带来的强烈情感冲击,仿佛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展现了音乐与自然景物、静谧与突兀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建起一个深刻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