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歌长日偏称意,办得唤人来朵颐
出处:《题沙泉鹊梨古柳》
宋 · 吴则礼
莫遣殊方一片飞,风光有底肯相遗。
含愁要作红雨去,绝恨独眠清昼时。
古井犹窥光灿灿,儒冠不道鬓垂垂。
鸟歌长日偏称意,办得唤人来朵颐。
含愁要作红雨去,绝恨独眠清昼时。
古井犹窥光灿灿,儒冠不道鬓垂垂。
鸟歌长日偏称意,办得唤人来朵颐。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殊方:远方。遗:舍弃。
含愁:满怀忧愁。
红雨:红色落英。
古井:古老的井台。
儒冠:学问的帽子。
办得:能够。
朵颐:张大嘴巴享受。
翻译
不要让远方的一片花瓣飘飞,美好的景色怎会轻易舍弃。满怀忧愁想要化作红色的落英,最痛苦的是独自在清白天色中入睡。
古老的井台依然映照着明亮的光芒,学问的帽子却掩盖不住日益斑白的鬓发。
鸟儿整日歌唱特别符合我的心意,如果能唤来人们分享这美景该多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则礼的作品,名为《题沙泉鹊梨古柳》。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
“莫遣殊方一片飞,风光有底肯相遗。”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之情。诗人不愿意让眼前的美景轻易流逝,因为这些风光在他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含愁要作红雨去,绝恨独眠清昼时。”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的忧伤与孤寂感。诗人似乎将自己的愁绪寄托于即将到来的红雨之中,而他在明亮的白天里却只能独自沉睡,这种情形显现出一种深切的恨意和无奈。
“古井犹窥光灿灿,儒冠不道鬓垂垂。” 这两句描绘了古井旁边景象以及诗人自己的仪表。古老的井依旧透着微弱的光线,而诗人的儒家冠冕却无法掩饰他头发的散乱,这反映出一种时代沧桑与个人境遇的对比。
“鸟歌长日偏称意,办得唤人来朵颐。” 最后两句则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和谐场景以及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召唤。长时间的阳光之下,鸟儿的歌唱似乎特别合乎诗人的心意,而他也希望能通过某种方式(“办得”可能指的是诗歌或其他艺术形式)吸引那些有同样情感的人们来到他的世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融合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个人内心世界的抒发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召唤,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