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就令侍者托钵归,眼上不惜长双眉全文

就令侍者托钵归,眼上不惜长双眉

元末明初 · 梵琦
南屏山中五百众,大有神通并妙用。
可怜辛苦宾头卢,无时不赴檀门供。
就令侍者托钵归,眼上不惜长双眉
问渠扇子在何处,临风更索犀牛儿。
犀牛儿吼难描摸,王维笔下丹青薄。
西湖烟雨漫遮藏,日出东山露头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屏山中五百僧侣的修行生活与神通妙用,以及对一位名为净慈明的侍者的深情厚谊。诗中以“可怜辛苦宾头卢”开篇,将宾头卢比作辛苦修行的僧人,赞美他们不辞辛劳地为檀香门服务。接着,“无时不赴檀门供”进一步强调了僧人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就令侍者托钵归,眼上不惜长双眉”两句,通过侍者归来的场景,表达了对僧人们慈悲为怀、乐于助人的赞美。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长双眉”的形象比喻,生动地展现了僧人们在帮助他人时的专注与虔诚。

“问渠扇子在何处,临风更索犀牛儿”则以扇子和犀牛儿为喻,暗示了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困难。犀牛儿的吼声难以描绘,象征着某些难以言表的挑战,而王维的画作也显得力有未逮,进一步强调了这些挑战的复杂性。

最后,“西湖烟雨漫遮藏,日出东山露头角”以西湖的烟雨和日出的景象作为背景,寓意着尽管面对重重困难,但总有光明与希望。日出东山象征着困境之后的曙光,表达了对净慈明侍者回归东山后,能够克服困难、重获新生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以及对佛法的深切信仰与实践。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困境中希望与光明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