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婢理双屩,遣儿谋一觞
繁花丽泽国,叠鼓掺渔阳。
唤婢理双屩,遣儿谋一觞。
惟知作寒食,那复问殊方。
石鼎官芽滑,铜盆井水凉。
有时拈拄杖,随意坐胡床。
涏涏定巢尾,咬咬求友吭。
篮舆元落眼,豆饭或撑肠。
楚柁连江色,淮天著雁行。
关侬五斗粟,老子复游梁。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老人在春日里悠闲自得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个人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淡泊明志和简朴生活的向往。
"跛跛鬓毛短,娟娟春日长"表达了老人的步态不稳,头发转白,而春天却格外漫长,这是对时光流逝与生命消亡的隐喻。接着,“繁花丽泽国,叠鼓掺渔阳”则描绘了一片繁华如画的自然风光,其中“叠鼓”指的是连续不断的声音,可能是指某种乐器或自然界的声音,与“掺渔阳”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活跃的氛围。
"唤婢理双屩,遣儿谋一觞"则转向家庭生活,“婢”是女佣之意,这里可能是在描绘老人对家务的操心和安顿。紧接着的“惟知作寒食,那复问殊方”表明老人对于饮食的简单,已经满足于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不再追求过多。
"石鼎官芽滑,铜盆井水凉"继续描绘老人的日常生活,通过对器物的细节描述,体现了诗人对质朴生活的喜爱。"有时拈拄杖,随意坐胡床"则是老人偶尔拿着拐杖,在胡床上随意地坐着,这胡床可能是一种简易的坐具,显示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
最后,"涏涏定巢尾,咬咬求友吭。篮舆元落眼,豆饭或撑肠。楚柁连江色,淮天著雁行。关侬五斗粟,老子复游梁"等句,则是对老人生活的进一步刻画。他在享受着简单的食物,与朋友相聚,同时又保持着与自然的联系。这一系列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晚期的平和态度,也反映出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简约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老年生活细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家庭、友谊和简单生活的珍视,以及对于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