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枉向镜中老,白发虚从愁里生
犍为穿城更漏频,一一皆从枕边过。
一夕凡几更,一更凡几声。
青春枉向镜中老,白发虚从愁里生。
曾窥帝里东邻女,自比桃花镜中许。
一朝嫁得征戍儿,荷戈千里防秋去。
去时只作旦暮期,别后生死俱不知。
风惊粉色入蝉鬓,愁送镜花潜堕枝。
前年因出长安陌,见一女人头雪白。
日中扶杖憩树阴,髣髴形容认相识。
向予吁嗟还独语,曾与君家邻舍住。
当时妾嫁与征人,几向墙头诮夫主。
花开叶洛何推迁,屈指数当三十年。
眉头薤叶同枯叶,琴上朱弦成断弦。
嫁时宝镜依然在,鹊影菱花满光彩。
梦里长嗟离别多,愁中不觉颜容改。
叹息人生能几何,喜君颜貌未蹉跎。
因君下马重相顾,请奏青门肠断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朝光:早晨的阳光。暮更:傍晚的更声。
犍为:地名,古代蜀地。
更漏:古代计时器。
青春:年轻的时光。
镜中老:镜中的衰老形象。
桃花:比喻女子的美丽。
征戍:出征戍守。
墙头诮夫主:妻子在墙头责怪丈夫外出。
三十年:表示时间长久。
眉头:眉头上的皱纹。
肠断歌:悲伤的歌曲。
翻译
早晨的阳光如同疾飞的鸟,傍晚却像利箭般不容停留。犍为城中的更漏声频繁穿过,每一声都仿佛从枕边掠过。
一夜有多少更次,每一更又有多少声起落。
青春白白在镜中消逝,白发徒然因愁苦而滋生。
曾见过京城东边的女子,自比桃花镜中的娇颜。
一旦她嫁给戍边的郎君,便持戈千里防备秋天的战事。
离别时以为很快就会再见,却不知此后生死难料。
风吹落花瓣入她的鬓发,镜中的花影悄悄凋零。
前年路过长安街头,遇见一位妇人,白发如雪。
她在树荫下休息,模样依稀似旧识。
她向我叹息,独自低语,曾与你家邻居为邻。
那时她已为人妻,常在墙头责怪丈夫远行。
岁月如流,如今已近三十年。
眉头的皱纹和枯叶一样深,琴上的朱弦也已断了。
出嫁时的宝镜仍在,但鹊影菱花已满含哀伤。
梦中常常感叹离别之多,愁苦中容颜渐改。
感叹人生短暂,欣慰你的容貌依旧。
因此,我下马再看你一眼,请你奏一曲令人心碎的歌。
鉴赏
这首诗名为《追昔行》,出自唐代诗人薛逢之手。全诗语言精致,情感丰富,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现状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青春易逝、时光难留以及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首先,“朝光如飞犹尚可,暮更如箭不容卧。”这两句描绘出时间飞逝的速度,白天的阳光似飞鸟般迅速流逝,而夜晚的更点却如同弓箭一般急促,使人无法安眠。接着,“犍为穿城更漏频,一一皆从枕边过。”诗人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描写,表现了对时光无情和个人生命有限的深切感受。
“青春枉向镜中老,白发虚从愁里生。”这里,诗人借助镜子与白发,直接点出了青春易逝、岁月不饶人的主题。镜中的青春如同幻影,而白发则是忧愁的具体象征。
“曾窥帝里东邻女,自比桃花镜中许。”诗人回忆起过去与邻家女子之间的约定,那女子如同桃花般美丽,而现在却只能在镜中寻觅当年的承诺。
“一朝嫁得征戍儿,荷戈千里防秋去。”这句转接上文,女子已经嫁作他人妇,远离家乡,诗人则是在表达对失去美好时光的无奈和哀伤。
“风惊粉色入蝉鬓,愁送镜花潜堕枝。”这里通过风吹动头发,花瓣飘落的意象,传递出时间流逝带来的忧愁与美好事物的易逝。
“前年因出长安陌,见一女人头雪白。”诗人在长安街头遇见一位头发如雪的女子,这个画面深刻地映照出了时光对人的改变。
“日中扶杖憩树阴,髣髴形容认相识。”这个场景描绘了两个人物之间的相识和交流,通过细腻的情感线索,传达出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纽带。
诗歌最后,“叹息人生能几何,喜君颜貌未蹉跎。因君下马重相顾,请奏青门肠断歌。”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无奈,庆幸对方容色尚未衰退,并以此为契机,请对方弹奏一曲《青门肠断》之歌,以此表达他们之间的情感纽结。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和现实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