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莫作分别想,沧海粟影浮全文

莫作分别想,沧海粟影浮

元 · 冯子振
老石经劫坏,神物在处留。
元丰苏长公,有倡当须酬。
莫作分别想,沧海粟影浮
□生宇宙间,何许更九州。
文字千古映,醉墨楷法遒。
愿杳五百年,华屋真山丘。
且从蓟子训,铜狄三千秋。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冯子振的《游报恩寺读东坡石刻》,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感悟。

首先,诗中“老石经劫坏,神物在处留”两句,描绘了历经沧桑的老石碑,虽遭劫难,但其中蕴含的精神与智慧却依然留存,寓意着文化与精神的不朽。这种对历史遗迹的尊重与敬畏,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接着,“元丰苏长公,有倡当须酬”一句,提到了宋代文学巨匠苏轼(苏长公),表达了对苏轼及其作品的崇敬之情,并暗示了对苏轼倡导的文化精神的回应与传承。这不仅是对苏轼个人的致敬,也是对宋代文化繁荣的一种怀念与向往。

“莫作分别想,沧海粟影浮”则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与现实、个体与整体关系的思考。诗人提醒读者不要局限于眼前的分别与局限,而应将视野放得更为广阔,如同沧海中的粟粒,虽小却承载着无尽的宇宙奥秘。这句诗富有哲理,引导人们超越表面现象,去探索更深层次的意义。

“□生宇宙间,何许更九州”中的“□”字可能为脱漏或印刷错误,此处应理解为“人”字,整句意为人在宇宙间渺小如尘,又何止于区区九州之地。这不仅是对人类自身位置的谦逊表达,也暗含了对宇宙之大、时间之长的感慨。

“文字千古映,醉墨楷法遒”赞扬了古代文字与书法艺术的永恒魅力,它们跨越千年,依然光彩照人。这不仅是对苏轼等文人墨客才华的赞美,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颂扬。

“愿杳五百年,华屋真山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终将逝去的无奈。然而,这种感慨并非绝望,而是对永恒价值的追求与向往。

最后,“且从蓟子训,铜狄三千秋”引用了古代典故,表达了诗人愿意追随先贤的脚步,像铜狄一样坚韧不拔,度过漫长岁月的决心。这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是对传承与创新的呼唤。

综上所述,冯子振的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对历史、文化、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既是对前人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它不仅是一次对古代文化的回望,更是对人类共同精神家园的探索与呼唤。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