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头行子立惆怅,徒系扁舟不可上
出处:《顾全州见邀江水涨不能赴》
明 · 孟洋
桂林山深昼啼鹬,一春三见红日出。
鸣雷达曙雨浪浪,洪潦平阶仍入室。
江间浪涌蛟螭翻,鲤鱼安得窥龙门。
渡头行子立惆怅,徒系扁舟不可上。
美人只在水一方,百溯千回道转长。
雨中空见枇杷落,飞尽杨花更断肠。
鸣雷达曙雨浪浪,洪潦平阶仍入室。
江间浪涌蛟螭翻,鲤鱼安得窥龙门。
渡头行子立惆怅,徒系扁舟不可上。
美人只在水一方,百溯千回道转长。
雨中空见枇杷落,飞尽杨花更断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孟洋在明时期对桂林山水的独特感受与情感波动。诗中以桂林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变换、天气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起伏。
首句“桂林山深昼啼鹬”以生动的意象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幽深静谧的山林之中,仿佛能听到山中鹬鸟的啼鸣,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接着,“一春三见红日出”则描绘了一年中春天的三次日出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鸣雷达曙雨浪浪,洪潦平阶仍入室”两句,通过雨后的洪流与室内环境的对比,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人类居住空间的脆弱,同时也隐含着对生活变迁无常的感慨。
“江间浪涌蛟螭翻,鲤鱼安得窥龙门”运用了鲤鱼跃龙门的典故,象征着追求理想与实现梦想的艰难过程,表达了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渡头行子立惆怅,徒系扁舟不可上”描绘了诗人面对无法逾越的障碍时的无奈与失落,渡口的行者象征着追求者,扁舟则代表了有限的可能与努力。
最后,“美人只在水一方,百溯千回道转长”表达了对远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寻,同时“雨中空见枇杷落,飞尽杨花更断肠”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进一步深化了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未能实现愿望的深深遗憾。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理想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