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三十六年都扫地,不然天下未归唐全文

三十六年都扫地,不然天下未归唐

出处:《观隋朝吟
宋 · 邵雍
始谋当日已非臧,又更相承或自戕。
蝼蚁人民贪土地,泥沙金帛悦姬姜。
征辽意思縻荒服,泛汴情怀厌未央。
三十六年都扫地,不然天下未归唐

拼音版原文

shǐmóudāngfēizāngyòugèngxiāngchénghuòqiāng

lóurénmíntānshājīnyuèjiāng

zhēngliáohuāngfànbiànqíng怀huáiyànwèiyāng

sānshíliùniándōusǎorántiānxiàwèiguītáng

注释

始谋:最初的计划。
非臧:不妥当。
相承:相互影响。
自戕:自相残杀。
蝼蚁人民:比喻卑微的百姓。
贪土地:贪婪土地。
泥沙金帛:比喻金银财宝。
悦姬姜:取悦妃子姬姜。
征辽:出兵征讨辽国。
縻荒服:控制边远地区。
泛汴:对汴京的思绪。
情怀厌未央:厌倦了繁华。
三十六年:历经多年。
都扫地:一切归于零。
未归唐:没有落入唐朝。

翻译

当初的计划就已经不妥当,后来又相互影响,甚至自相残杀。
百姓如蝼蚁般贪婪土地,金银财宝只为取悦妃子姬姜。
出兵征讨辽国的意图,只是想控制边远地区,但心中对繁华的汴京已生厌倦。
经历了三十六年的战乱,一切几乎化为乌有,否则天下不会落入唐朝之手。

鉴赏

这首诗《观隋朝吟》是宋代学者邵雍所作,通过对隋朝历史的反思,诗人揭示了隋朝灭亡的原因。首句“始谋当日已非臧”指出隋朝开国之初的决策就存在问题,接下来“又更相承或自戕”暗示了内部矛盾和皇室自相残杀的混乱局面。诗人批评了隋炀帝贪图土地和财富,如“蝼蚁人民贪土地,泥沙金帛悦姬姜”,这导致了民心离散。

“征辽意思縻荒服”描述了隋炀帝穷兵黩武,远征辽东,耗费国力;“泛汴情怀厌未央”则表达了他对隋炀帝奢侈无度,沉迷于宫廷生活的不满。“三十六年都扫地”暗指隋朝短命,仅存在三十六年便覆灭;最后以“不然天下未归唐”总结,若非如此迅速败亡,恐怕天下还不易落入唐朝之手。

整首诗通过描绘隋朝的兴衰,寓言式地警示后世君主勿蹈覆辙,要吸取教训,关注民生,以免重蹈隋朝的悲剧。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