怊怅身何极,蹉跎意独存
出处:《哭东莱吕先生 其六》
宋 · 孙应时
镜曲重携杖,京都再及门。
诗书窥梗槩,耳目竟烦昏。
怊怅身何极,蹉跎意独存。
长途风雨晦,十驾謇追奔。
诗书窥梗槩,耳目竟烦昏。
怊怅身何极,蹉跎意独存。
长途风雨晦,十驾謇追奔。
注释
镜曲:形容道路曲折。杖:拐杖。
京都: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长安或洛阳。
再及门:再次来到城门。
诗书:泛指书籍,尤其是儒家经典。
窥梗槩:大致了解,粗略把握。
耳目:耳朵和眼睛,代指感官。
竟烦昏:感到极度疲劳和困惑。
怊怅:惆怅,失落。
身何极:身体何处可去,前途无望。
蹉跎:光阴虚度,岁月流逝。
长途:长距离的旅程。
风雨晦:风雨交加,天色阴暗。
十驾:驾车十天,比喻长时间努力。
謇追奔:坚定地追赶奔跑的人。
翻译
再次手持拐杖,回到京都城门。研读诗书略知大意,但身心疲惫。
心中惆怅,不知前途何方,时光流逝却壮志犹在。
长途跋涉风雨交加,我决心坚定地追赶目标。
鉴赏
此诗为北宋文学家孙应时所作,名《哭东莱吕先生(其六)》。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人吕公伸的怀念之情和悲痛之意。
镜曲重携杖,京都再及门。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手持拐杖,走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再次到达京城的门前。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清幽独的情境。
诗书窥梗槩,耳目竟烦昏。
这一句表明诗人在阅读诗书时,感觉眼睛和耳朵都变得模糊不清,如同被尘埃蒙蔽一般。这里“梗槩”指的是古代藏书的架子,“窥”则是偷看或隐约看到的意思。这两句传达了诗人心中的困惑与迷茫。
怊怅身何极,蹉跎意独存。
“怊怅”形容心情的沉重和悲伤,“蹉跎”则有徘徊不前的意味。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失去亲友后的无尽哀伤,以及内心深处对往事的独自回味。
长途风雨晦,十驾謇追奔。
这一句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长途景象,“十驾”指的是十辆车马,“謇”则是言语不清晰或行动迟缓的样子。这两句传达了诗人对故人的追忆和急切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哀思和对逝者的怀念。在风雨交加、路途遥远的背景下,诗人手持拐杖,徘徊在故人的旧地,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哀伤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