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戍士可奈何,斧冰作糜行负戈
出处:《天山行》
明 · 刘璟
天山雪花大如席,散洒穹庐作冰瓦。
白日照不破,北风吹复垛。
行边使者文皮裘,马足凌兢冰上游。
仆夫苦寒步不进,王程未敢为稽留。
天山戍士可奈何,斧冰作糜行负戈。
虽无重裘禦寒冻,此地幸喜丰嘉禾。
但愿盛时烽火息,将见年来足衣食。
咨询民瘼使者事,当得边人时种植。
白日照不破,北风吹复垛。
行边使者文皮裘,马足凌兢冰上游。
仆夫苦寒步不进,王程未敢为稽留。
天山戍士可奈何,斧冰作糜行负戈。
虽无重裘禦寒冻,此地幸喜丰嘉禾。
但愿盛时烽火息,将见年来足衣食。
咨询民瘼使者事,当得边人时种植。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璟的《天山行》描绘了天山地区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戍边士兵的生活艰辛。诗的前四句通过“大如席”的雪花、穹庐冰瓦和北风的描述,展现了冬季天山的冰雪壮丽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行军的艰难。“文皮裘”和“冰上游”则刻画了使者和士兵们在寒冷中坚韧前行的形象,表现出他们的勇敢与毅力。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戍卒生活的同情,他们虽然衣着简陋,但仍然坚持劳作,以斧头破冰取水煮食,显示出对丰收的期盼和对和平的渴望。最后两句,诗人希望在太平盛世里,烽火不再,百姓能安居乐业,甚至有机会参与种植,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和对边疆治理的深思。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展示了天山边塞的艰苦环境,又寓含了对社会安定和人民福祉的深深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