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怜松子寿,还卜道家书
出处:《湖南草堂读书招李少府》
唐 · 皎然
削去僧家事,南池便隐居。
为怜松子寿,还卜道家书。
药院常无客,茶樽独对余。
有时招逸史,来饭野中蔬。
为怜松子寿,还卜道家书。
药院常无客,茶樽独对余。
有时招逸史,来饭野中蔬。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削去:放弃。僧家:僧侣的生活或修行之处。
南池:南方的池塘,代指隐居之地。
隐居:离开世俗生活,独自居住。
为怜:因为喜爱。
松子寿:松树象征长寿,此处比喻高寿或对长寿的向往。
卜:研究、学习。
道家书:道家的典籍或哲学著作。
药院:种植药材的院子,也指药圃。
常无客:通常没有访客,显得清静。
茶樽:茶杯,这里指品茶的器具。
独对余:独自一人面对剩余的时间或情境。
有时:偶尔。
招逸史:邀请避世的文人或隐士。
来饭:来吃饭。
野中蔬:野外自种的蔬菜,代表简朴自然的生活。
翻译
放弃僧侣修行的事,选择在南边的池塘旁隐居。因喜爱松树象征的长寿,又研读起道家的典籍。
药园里通常没有访客,常常只有我对着茶杯独坐。
偶尔邀请避世的友人,来共享野外种植的蔬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在。开篇“削去僧家事,南池便隐居”表明诗人脱离了喧嚣,选择了一种远离尘世的生活方式。接着,“为怜松子寿,仍卜道家书”,诗人关心身边自然界的生命,如松树,并且通过占卜来寻求智慧,这里体现出诗人对道家的向往和追求。
“药院常无客,茶樽独对余”则描绘了隐居生活中的孤寂与宁静。药院是古代僧家用以治疗疾病的地方,此处形容其空旷无人,而诗人独自一人品着简单的茶樽,这种境况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情怀。
最后,“有时招逸史,来饭野中蔬”显示了诗人的生活虽然隐居,但并非完全隔绝于世。偶尔会邀请友人如李少府(即李白)一同享受大自然中的简单乐趣,如野外的粗茶淡饭。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