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地起风波,音响遽沈寂
清末民国初 · 祝廷华
始焉气蓬勃,继焉兴萧瑟。
蓦地起风波,音响遽沈寂。
物故与生存,咨嗟惜离别。
弹指四三年,作者人七八。
其时我社中,千钧系一发。
缅想道咸时,江上编钜集。
书成未百年,一再遭兵燹。
存亡系苞桑,商量付敧劂。
蓦地起风波,音响遽沈寂。
物故与生存,咨嗟惜离别。
弹指四三年,作者人七八。
其时我社中,千钧系一发。
缅想道咸时,江上编钜集。
书成未百年,一再遭兵燹。
存亡系苞桑,商量付敧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变迁中的情感波动与社会现象。开头“始焉气蓬勃,继焉兴萧瑟”,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从充满活力到逐渐衰落的过程。接着“蓦地起风波,音响遽沈寂”形象地描绘了突然的变故导致的平静与寂静,暗示了社会动荡或个人命运的转折。
“物故与生存,咨嗟惜离别”表达了对逝去事物的惋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感慨,体现了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弹指四三年,作者人七八”则通过时间的短暂与人物的更迭,强调了历史的快速流转和生命的脆弱。
“其时我社中,千钧系一发”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个体命运与集体命运紧密相连,暗示了在大时代背景下,个人和社会的生死存亡都可能受到重大影响。“缅想道咸时,江上编钜集。书成未百年,一再遭兵燹”回顾了历史上的动荡时期,书籍的编纂虽历经百年,却屡次遭受战火的摧残,反映了战争对文化传承的巨大破坏。
最后,“存亡系苞桑,商量付敧劂”表达了对存亡问题的深思熟虑,以及对如何保存文化遗产的忧虑,体现了作者对历史责任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背景的勾勒,展现了对人生、社会、文化和历史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