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逼淮南,诸将存者仅
人皆议岳侯,胡不长驱进。
直抵黄龙府,然后待朝命。
岂知诸道兵,各奉班师令。
刘琦去顺昌,世忠亦还镇。
吴璘回河池,张俊亦入觐。
烽火逼淮南,诸将存者仅。
金人聚而乘,力厚毒益逞。
武穆纵能军,孤掌究难奋。
贸贸指燕云,谁与为后劲。
一旦覆孤军,前功仍弃尽。
涕泣奉金牌,决意解兵柄。
读史审时势,臆说无须听。
鉴赏
这首诗《岳少保奉诏班师》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通过对岳飞奉诏班师的历史事件进行反思和评论,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岳飞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
诗中首先描述了岳飞在接到朝廷命令后被迫撤军的情景,“奉诏遽班师”,表达了岳飞虽有大功未竟,却不得不遵从诏令的无奈。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人皆议岳侯,胡不长驱进。”意即为何岳飞不继续前进直至攻克敌方据点,这反映了对岳飞战略决策的质疑。
“直抵黄龙府,然后待朝命”是岳飞的理想目标,但“岂知诸道兵,各奉班师令”揭示了朝廷内部的矛盾和复杂性,岳飞的军队和其他将领各自接到了返回的命令,无法形成统一战线。
诗中列举了其他将领如刘琦、世忠、吴璘、张俊等人的行动,强调了岳飞面临的孤立无援的局面。特别是“吴璘回河池,张俊亦入觐”这一句,暗示了高层决策对前线将领的影响,使得岳飞难以得到必要的支持。
“烽火逼淮南,诸将存者仅”描绘了战争的紧张局势和岳飞所面临的困境,同时也暗示了岳飞在前线的孤立无援。接下来,“金人聚而乘,力厚毒益逞”则指出金人趁机加强攻势,岳飞面对的敌人实力不断增强。
“武穆纵能军,孤掌究难奋”是对岳飞个人能力的肯定,同时也表达了对他在孤立无援情况下难以发挥全部力量的惋惜。最后,“贸贸指燕云,谁与为后劲”表达了对岳飞战略方向的担忧,担心他可能过于冒险。
“一旦覆孤军,前功仍弃尽”总结了岳飞在面对重重困难和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最终失败的结局,前功尽弃。诗人通过“涕泣奉金牌,决意解兵柄”这一句,表达了岳飞在面对失败时的悲痛和无奈,以及他决定放弃兵权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岳飞班师过程的回顾和反思,不仅展现了对岳飞个人命运的同情,也深刻剖析了当时政治环境和军事策略的问题,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