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干世策,自请戍边城
出处:《哀陈璹》
宋 · 刘克庄
满怀干世策,自请戍边城。
不得兵书力,翻成礼部名。
妓方调锦瑟,客已吊丹旌。
都下人来说,还因喜丧生。
不得兵书力,翻成礼部名。
妓方调锦瑟,客已吊丹旌。
都下人来说,还因喜丧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满怀:充满。干世策:治理天下的策略。
自请:主动请求。
戍边城:守卫边疆城池。
不得:未能。
兵书:兵法。
力:力量。
翻成:反而成为。
礼部名:礼部的名声。
妓:歌妓。
调:弹奏。
锦瑟:华丽的瑟琴。
客:我。
吊丹旌:吊唁亡者(古代丧事中使用的红色旗帜)。
都下:京城。
人来说:有人来告知。
喜丧生:喜庆和哀伤交织的事件。
翻译
心中充满治理天下的策略,主动请求守卫边疆城池。未能凭借兵法之力建功立业,反而在礼部获得了名声。
歌妓正在弹奏华丽的锦瑟,而我已成为亡者的吊唁者。
京城的人们前来告知,这消息竟是因喜庆和哀伤交织而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哀陈璹》。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故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怀念之情的诗。我们可以逐行进行分析。
“满怀干世策”,这里的“满怀”指的是心中充满了,"干世策"则是比喻手中的计谋或策略,这里暗示着主人公陈璹胸有成竹,但又不得施展其抱负和才华。
接着,“自请戍边城”,表明陈璹主动请求到边疆的城池去戍守。"不得兵书力"一句,说明尽管他对军事战略有所研究和掌握,但这些知识并未得到施展的机会。而“翻成礼部名”则意味着他的才能最终被归类于文职之中,如同被束缚在繁文缛节之中。
"妓方调锦瑟,客已吊丹旌" 这两句描绘了边塞的萧瑟景象和陈璹的心境。"妓方调锦瑟"是说歌女正在调弄着锦瑟,这里的“锦瑟”既可以理解为乐器,也暗示着边塞生活中的艰苦与凄凉。而“客已吊丹旌”,则意味着远行的旅人已经挂起了标志性的帐幕,陈璹也许正是这类孤独而又有思想的旅者。
最后,“都下人来说,仍因喜丧生”表达了人们对于陈璹命运的议论,他们认为他的结局与其一生的努力和才能不符,这种悲剧性的命运反差让人唏嘘。
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命运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才华未被发挥、英年早逝的深切同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士大夫阶层中的人才遭遇不幸的无奈和悲哀。在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目中,这种命运往往与时代的沉浮紧密相连,体现了个人与社会、历史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