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窗明月三更梦,一枕西风两鬓秋
出处:《秋夜和月山韵》
宋末元初 · 黄庚
寒夜残灯照客愁,衾单添尽鹔鹴裘。
半窗明月三更梦,一枕西风两鬓秋。
吟骨棱棱宽带眼,归心切切望刀头。
何时束箧家山去,独驾柴车访伯休。
半窗明月三更梦,一枕西风两鬓秋。
吟骨棱棱宽带眼,归心切切望刀头。
何时束箧家山去,独驾柴车访伯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寒夜:寒冷的夜晚。残灯:昏黄的残烛。
客愁:旅人的忧愁。
鹴裘:用鹔鹴鸟的毛皮制成的衣物,此处指代保暖衣物。
半窗明月:月光照亮半边窗户。
两鬓秋:形容头发斑白,如秋天的落叶。
吟骨棱棱:形容诗人吟咏时神情专注,骨节突出。
归心切切:强烈的思乡之情。
刀头:这里比喻困难或危险,表示对回家的渴望。
束箧:收拾行囊。
家山:故乡。
伯休:可能指代一位隐居的贤者或友人。
翻译
寒冷的夜晚,昏黄残灯映照着旅人的忧愁,薄被单上加满了鹔鹴裘取暖。半扇窗户透进明亮的月光,我在三更时分做着梦,枕着秋风,两鬓已现白发。
吟诵诗歌时,我眼神犀利,渴望回归之心强烈,如同期待刀尖上的解脱。
何时能收拾行囊,回到故乡,独自驾驶简陋的柴车,去拜访那位隐士伯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夜独处异乡的情景。首句“寒夜残灯照客愁”以冷清的灯光映照出诗人的孤寂与思乡之情,奠定了悲凉的基调。接着,“衾单添尽鹔鹴裘”暗示了生活的艰辛,诗人衣着单薄,只能以鹔鹴裘取暖,进一步渲染了凄苦之感。
“半窗明月三更梦”描绘了诗人深夜难眠,只有半窗月光照进,梦境中或许能暂时逃离现实的苦闷。然而,“一枕西风两鬓秋”又将现实拉回,西风吹过,诗人感到岁月无情,双鬓已现秋霜,增添了岁月沧桑的哀愁。
“吟骨棱棱宽带眼”运用夸张手法,形容诗人因愁苦而眼神疲惫,甚至骨骼都似乎因忧思而突显出来。最后两句,“归心切切望刀头”,表达了诗人急切渴望回家的心情,甚至愿意承受任何艰难,如刀割般痛苦,只为早日回到故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思乡以及对归家的强烈期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黄庚作为宋末元初的诗人,其作品往往情感真挚,这首《秋夜和月山韵》便是其风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