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为无儿怜伯道,更堪非罪哭王裒
出处:《哭儿骨殖还故山》
元末明初 · 蓝仁
愁心惨澹失清秋,归骨凄凉傍故丘。
总为无儿怜伯道,更堪非罪哭王裒。
从来祸福分淫善,谁谓忠良似寇雠。
黥作孱兵宁饿死,西风残照泪交流。
总为无儿怜伯道,更堪非罪哭王裒。
从来祸福分淫善,谁谓忠良似寇雠。
黥作孱兵宁饿死,西风残照泪交流。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蓝仁的《哭儿骨殖还故山(其一)》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哀痛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首句“愁心惨澹失清秋”,以秋天的凄清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愁绪如秋水般深重。次句“归骨凄凉傍故丘”直接点出儿子的遗骨被送回故乡,此情此景让人心生凄凉。
诗人接着通过“总为无儿怜伯道”一句,表达了对失去孩子的深切哀怜,将自己比作古代丧子的伯道,进一步强化了悲痛之情。而“更堪非罪哭王裒”则借用王裒因兄长无辜被害而悲痛欲绝的故事,表达自己无辜丧子的无辜与无奈。
“从来祸福分淫善”揭示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看法,认为人生的祸福并非由个人行为决定,而是命运的安排。最后两句“黥作孱兵宁饿死,西风残照泪交流”,诗人借“黥作孱兵”的典故,表达宁愿饿死也不愿屈服的坚韧,泪水在西风残照中流淌,画面悲壮,情感深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对生活的无常和命运不公的深深感叹,展现了诗人作为父亲的悲痛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