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萧岁云暮,奔走谁能免公务
出处:《率溪汪茂卿求写溪山小隐图因题图左》
明 · 朱同
渐江天际来如丝,委蛇下绕孙王祠。
两岸青山如走马,势与江水俱驰下。
疏烟远近见村墟,茅屋竹篱总堪画。
隐士家居溪上村,云烟水石供晨昏。
田园岁入了官赋,足迹不到王侯门。
溪鱼入市充盘餐,啄黍有鸡牢有豚。
论文痛饮醉方已,高朋满座无空樽。
秋风萧萧岁云暮,奔走谁能免公务。
乾坤如许憾身多,何况持家立门户。
写画题诗良独苦,梦魂想像无由睹。
我欲作诗奉明主,挽此高风还淳古,四海苍生悉安堵。
两岸青山如走马,势与江水俱驰下。
疏烟远近见村墟,茅屋竹篱总堪画。
隐士家居溪上村,云烟水石供晨昏。
田园岁入了官赋,足迹不到王侯门。
溪鱼入市充盘餐,啄黍有鸡牢有豚。
论文痛饮醉方已,高朋满座无空樽。
秋风萧萧岁云暮,奔走谁能免公务。
乾坤如许憾身多,何况持家立门户。
写画题诗良独苦,梦魂想像无由睹。
我欲作诗奉明主,挽此高风还淳古,四海苍生悉安堵。
鉴赏
这首明代朱同的《率溪汪茂卿求写溪山小隐图因题图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闲适的山水隐居图景。首句“渐江天际来如丝”,以江水比喻天边的云彩,形象地展现了画面的开阔和细腻。接着,“委蛇下绕孙王祠”描绘了溪流蜿蜒曲折地流经孙王祠,增添了历史的韵味。
“两岸青山如走马”,运用动态的比喻,表现出山峦的峻峭和江水的湍急,富有动感。远处的“疏烟远近见村墟”,则勾勒出村庄的轮廓,暗示着隐逸生活的恬静与烟火气。“茅屋竹篱总堪画”,进一步强调了画面的诗意和生活气息。
诗人接着转向隐士的生活:“隐士家居溪上村,云烟水石供晨昏”,描绘了隐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朴生活,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接下来,诗人通过“田园岁入了官赋,足迹不到王侯门”,表达了对隐士清贫却自得其乐生活的赞赏。
“溪鱼入市充盘餐,啄黍有鸡牢有豚”描绘了溪边人家的简单饮食,反映出生活的富足和满足。最后,“论文痛饮醉方已,高朋满座无空樽”,展现了隐士们在闲暇时的文人雅集,饮酒论诗,其乐融融。
然而,诗人也意识到“秋风萧萧岁云暮,奔走谁能免公务”的现实,感叹世事纷扰,隐逸并非易事。他希望自己的画作能唤起人们对淳朴古风的向往,让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体现出深沉的社会关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画为引,通过描绘隐逸生活的画面,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既有艺术的美感,又有深刻的人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