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归来献明主,都亭何用更埋轮
出处:《齐鲁观风为某侍御题》
明 · 苏葵
萧萧骢马豸衣新,负弩前驱动陌尘。
山入琅琊千古壮,月明凫绎万家春。
衣冠不改姬公化,闾巷犹谈仲父仁。
收拾归来献明主,都亭何用更埋轮。
山入琅琊千古壮,月明凫绎万家春。
衣冠不改姬公化,闾巷犹谈仲父仁。
收拾归来献明主,都亭何用更埋轮。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巡视齐鲁之地的情景,展现了其对地方治理的重视与期待。首句“萧萧骢马豸衣新”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官员出行时的威严与庄重,骢马的萧萧声与新换的豸衣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充满活力的氛围。接着,“负弩前驱动陌尘”进一步渲染了巡视过程中的壮观景象,负弩者在前开道,尘土飞扬,彰显了官员巡视的声势。
“山入琅琊千古壮,月明凫绎万家春”两句,将视线转向自然景观,琅琊山的雄伟与凫绎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官员巡视时对地方发展与民生的关注。这两句通过时空的转换,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衣冠不改姬公化,闾巷犹谈仲父仁”则直接赞美了官员的德行与政绩,表明其治下的百姓不仅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精神风貌也得到了提升,这种变化是长久而深远的,体现了官员的远见卓识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最后,“收拾归来献明主,都亭何用更埋轮”表达了官员完成巡视任务后,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汇报给君主,希望得到认可和支持的决心。同时,埋轮之典故在这里被巧妙地运用,象征着官员对职责的忠诚与对国家的奉献,即使功成身退,也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巡视过程的细腻描绘和对官员形象的正面刻画,展现了明代官员勤政爱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官员治理能力与道德品质的普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