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必有归,安得长伛偻
出处:《送王司徒分韵得五字》
明 · 石宝
在昔称高士,箕山及巢父。
虽垂千载名,吾道固未取。
君臣义自重,岂得薄圭组。
惟是勋业成,几微贵先睹。
二疏辞汉荣,季鹰怀吴土。
司徒志亦然,百世殆同矩。
辛勤三十年,出身事清主。
行者必有归,安得长伛偻。
明山有茅亭,亭南有瓜圃。
象观有卷舒,理玩月三五。
始息负重肩,时与荷蓧伍。
睡足江南春,无人报风雨。
虽垂千载名,吾道固未取。
君臣义自重,岂得薄圭组。
惟是勋业成,几微贵先睹。
二疏辞汉荣,季鹰怀吴土。
司徒志亦然,百世殆同矩。
辛勤三十年,出身事清主。
行者必有归,安得长伛偻。
明山有茅亭,亭南有瓜圃。
象观有卷舒,理玩月三五。
始息负重肩,时与荷蓧伍。
睡足江南春,无人报风雨。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上的高士和王司徒的经历,表达了对王司徒辞官归隐的赞赏之情。诗中提到的“在昔称高士,箕山及巢父”,引用了古代两位著名的隐士故事,暗示王司徒可能有着相似的追求。接着,“虽垂千载名,吾道固未取”一句,既是对历史高士的肯定,也暗含对王司徒选择的尊重。
“君臣义自重,岂得薄圭组”强调了君臣之间的道德责任,而“惟是勋业成,几微贵先睹”则表达了对王司徒功成名就后的深思熟虑,似乎在权衡功名与内心的平静。
“二疏辞汉荣,季鹰怀吴土。司徒志亦然,百世殆同矩。”通过列举历史人物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了王司徒的选择并非孤例,而是与古人有着相似的精神追求。
“辛勤三十年,出身事清主。行者必有归,安得长伛偻。”这一段描述了王司徒为国效力的艰辛岁月,以及最终决定回归自然生活的决心,体现了对自由和平静生活的向往。
“明山有茅亭,亭南有瓜圃。象观有卷舒,理玩月三五。”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象征着王司徒归隐后的生活状态,充满了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平静。
“始息负重肩,时与荷蓧伍。睡足江南春,无人报风雨。”最后两句话表达了王司徒放下尘世的重担,与自然为伍,享受春日的宁静,不被外界的风雨所扰,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王司徒从功名到归隐的心路历程,以及诗人对其选择的深刻理解和赞赏。